“双减”下,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引领者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有了更多课余时间能够自主安排。一家人相处时间也增加了许多。如今学生们都如何安排课余时间?近期,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双减”以来,培养个人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锻炼、阅读课外读物是学生们安排课余时间的三大选择。64.5%的受访家长感到亲子时光比以前更有质量了。
“双减”事关学生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学校当发挥好主导作用,用好“第一课堂”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发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作用;同时家长也应发挥好引领者作用,做好对孩子的教导、引导等工作,与学校一起画出同减共进的最大同心圆。
首先,家长要把“双减”后空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们,让他们做喜欢做的事。孩子们正是放飞心灵、放飞天性的年龄,没有了作业的束缚,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来感悟生活,充实童年,如跳绳、做游戏、爬山等。每一种参与都是学习,每一种学习都是成长。因此,家长无须给孩子们安排多余的学习任务,尤其是他们不想做的事,就更不宜强迫。只要孩子们不做什么出格的事,不妨采用“放手”的策略,孩子们的时间就让孩子们做主,“双减”才能发挥最大的成效。
其次,家长要做好孩子们“玩”的各种服务。不干涉不等于听之任之。中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十分成熟,他们安排的一些课后活动,质量怎么样?有没有安全隐患?家长还需要用心观察一下,要帮助他们解决玩耍中的阻碍,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对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所需,家长当应供尽供,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再次,家长要做好家校协同。以往家长送孩子们去培训班学习文化知识,或者拓展其他的兴趣爱好,早已形成一种模式。如今,多出来的时间,部分家长可能不会科学安排,因此,不妨问计于学校,问计于老师,然后给孩子做一个科学的规划,玩什么、如何玩、读什么书、如何读等,充分保证“双减”下孩子成长质量不打折扣。
最后,家长要做好“加”和“减”的辩证法。“减”的是学习负担,“加”的是素养能力。但“负担”应因人而异,有些学习对部分学生是负担,但有些未必是负担。因此,家长要科学把控,根据孩子特点,仔细思考“减”什么,如何“加”,不能“一刀切”,如此,才能让“双减”真正助力孩子全面成长。
“双减”事关学生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学校当发挥好主导作用,用好“第一课堂”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发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作用;同时家长也应发挥好引领者作用,做好对孩子的教导、引导等工作,与学校一起画出同减共进的最大同心圆。
首先,家长要把“双减”后空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们,让他们做喜欢做的事。孩子们正是放飞心灵、放飞天性的年龄,没有了作业的束缚,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来感悟生活,充实童年,如跳绳、做游戏、爬山等。每一种参与都是学习,每一种学习都是成长。因此,家长无须给孩子们安排多余的学习任务,尤其是他们不想做的事,就更不宜强迫。只要孩子们不做什么出格的事,不妨采用“放手”的策略,孩子们的时间就让孩子们做主,“双减”才能发挥最大的成效。
其次,家长要做好孩子们“玩”的各种服务。不干涉不等于听之任之。中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十分成熟,他们安排的一些课后活动,质量怎么样?有没有安全隐患?家长还需要用心观察一下,要帮助他们解决玩耍中的阻碍,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对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所需,家长当应供尽供,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再次,家长要做好家校协同。以往家长送孩子们去培训班学习文化知识,或者拓展其他的兴趣爱好,早已形成一种模式。如今,多出来的时间,部分家长可能不会科学安排,因此,不妨问计于学校,问计于老师,然后给孩子做一个科学的规划,玩什么、如何玩、读什么书、如何读等,充分保证“双减”下孩子成长质量不打折扣。
最后,家长要做好“加”和“减”的辩证法。“减”的是学习负担,“加”的是素养能力。但“负担”应因人而异,有些学习对部分学生是负担,但有些未必是负担。因此,家长要科学把控,根据孩子特点,仔细思考“减”什么,如何“加”,不能“一刀切”,如此,才能让“双减”真正助力孩子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