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薛党鹏
  2022年4月,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发布。核心素养导向是此次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的主线,也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总纲,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全面进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聚焦核心素养,认同核心素养,才能培育好发展好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聚焦人的素养。素养是人在真实情境中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有学者给出了素养公式,其中,素养是幂,底数为“知识+技能”,指数为态度。素养使人成为人,素养决定人的发展取向。教育的终极任务就是提升人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在充分借鉴国际上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教育界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所作出的本土性回答,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屋建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我们在知识和分数的背后,看到了让人成为人、让教育成就人的目标,为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引领性的支撑。
  核心素养聚焦关键素养。有学者指出,人的素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素养,另一类是专业素养。其中,共同素养又可分为基础素养与高级素养。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应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质就是高级素养,也称跨界素养。核心素养是全部素养清单中的关键素养,是各种素养中的优先选项,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聚焦版”,是人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因。抓住了核心素养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当然,基础教育必须继续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以“基础素养+核心素养”为目标。我们强调核心素养,并不是要舍弃基础素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素养和核心素养不是对立排斥的关系,而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基础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基础。
  核心素养聚焦四大能力。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并进一步指出要培养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认知能力不是基础性的认知能力,不是记忆力,而是高级的认知能力,主要涉及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自主发展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学科育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观和学科教育价值观的反映,既体现着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和作用,又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厘清学科核心素养,清晰地界定和描述本学科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体现本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贡献,从而使学科教育真正回到服务于人的发展的方向和轨道上来。学科核心素养是一根主线,统领学科课程的内容、实施及评价。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抓住学科教育的根本。
  课程方案颁布,课程标准启用,我国基础教育已从“知识本位”的时代大踏步走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循道而行,功成事遂。”把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深化细化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评价考试方式中去,是当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最佳工具、最好抓手。义务教育新的方案和标准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通过更好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把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