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日常习惯的重要阶段,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夕就能养成的,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
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
小班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喜称赞、喜成功、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幼儿刚从自己的“小家”进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是从一个“自我”的“我”走向社会的“我”的过程,行为规则意识的培养是集体教育的需要,更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规律,日常行为规则主要包括生活规则的建立、社会行为规则的培养和学习规则的培养等三个方面。
第一,生活规则的建立。如能独立进餐、如厕;学会“七步洗手法”;午睡时能自己穿脱衣服,并将衣服、鞋子摆放整齐;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等。
第二,社会行为规则的培养。如能主动与教师和同伴打招呼,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班级的公共财产,愿意与别人交往、分享等。
第三,学习规则的培养。如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讲述,游戏时能相互合作,遵守游戏规则,会主动整理游戏材料,爱阅读图书,掌握基本阅读方法。
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有效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内容与要求中明确强调,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对于小班的幼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他们的行为规则。
1.参与制度制订,启迪规则意识
小班幼儿刚入园,需要我们帮助他们了解和熟悉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中的行动规则,但是,制订规则的人如果一厢情愿,不考虑规则约束对象的理解和接受情况,那么这种规则就是无效的。因此,教师要利用生活体验让幼儿了解规则的必要性,另外,要和幼儿一起来讨论,共同制订班级的各项规则,这样才能发挥制度规范的启迪作用,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
2.开展多元评比,坚持正面引导
从小班幼儿心理、行为发展特点来看,每个幼儿都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教师在语言上的鼓励与肯定以及多元活动的展开能够满足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使幼儿能够自主接受规则约束。因此,教师在推动幼儿行为习惯优化的基础上,可以发挥评比活动的正面引导与积极影响。另外,在班级内部,教师也可以开设综合评比栏,无论幼儿在哪方面表现优秀都会得到相应的“小红花”作为奖励,并且定期进行总结,以此来推动幼儿勇往直前,持之以恒地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进,放大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从而加强幼儿的自主约束能力和行为优化意识。
3.拓展家长资源,促进家园共同育人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辅助力量,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位教师”,他们的语言习惯、行为动作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家长既能够通过自身行为习惯的优化发挥榜样作用,同时也会因为个人举止的不端对幼儿发展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紧密联系家长的基础上,与家长达成衔接共识,共同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发挥榜样作用,做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逐渐积累、慢慢形成,更需要和社会、幼儿园、家庭的共同配合。我们只有不断、长期、重复坚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才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合阳县中心幼儿园)
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
小班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喜称赞、喜成功、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幼儿刚从自己的“小家”进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是从一个“自我”的“我”走向社会的“我”的过程,行为规则意识的培养是集体教育的需要,更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规律,日常行为规则主要包括生活规则的建立、社会行为规则的培养和学习规则的培养等三个方面。
第一,生活规则的建立。如能独立进餐、如厕;学会“七步洗手法”;午睡时能自己穿脱衣服,并将衣服、鞋子摆放整齐;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等。
第二,社会行为规则的培养。如能主动与教师和同伴打招呼,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班级的公共财产,愿意与别人交往、分享等。
第三,学习规则的培养。如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讲述,游戏时能相互合作,遵守游戏规则,会主动整理游戏材料,爱阅读图书,掌握基本阅读方法。
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有效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内容与要求中明确强调,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对于小班的幼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他们的行为规则。
1.参与制度制订,启迪规则意识
小班幼儿刚入园,需要我们帮助他们了解和熟悉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中的行动规则,但是,制订规则的人如果一厢情愿,不考虑规则约束对象的理解和接受情况,那么这种规则就是无效的。因此,教师要利用生活体验让幼儿了解规则的必要性,另外,要和幼儿一起来讨论,共同制订班级的各项规则,这样才能发挥制度规范的启迪作用,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
2.开展多元评比,坚持正面引导
从小班幼儿心理、行为发展特点来看,每个幼儿都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教师在语言上的鼓励与肯定以及多元活动的展开能够满足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使幼儿能够自主接受规则约束。因此,教师在推动幼儿行为习惯优化的基础上,可以发挥评比活动的正面引导与积极影响。另外,在班级内部,教师也可以开设综合评比栏,无论幼儿在哪方面表现优秀都会得到相应的“小红花”作为奖励,并且定期进行总结,以此来推动幼儿勇往直前,持之以恒地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进,放大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从而加强幼儿的自主约束能力和行为优化意识。
3.拓展家长资源,促进家园共同育人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辅助力量,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位教师”,他们的语言习惯、行为动作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家长既能够通过自身行为习惯的优化发挥榜样作用,同时也会因为个人举止的不端对幼儿发展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紧密联系家长的基础上,与家长达成衔接共识,共同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发挥榜样作用,做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逐渐积累、慢慢形成,更需要和社会、幼儿园、家庭的共同配合。我们只有不断、长期、重复坚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才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合阳县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