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有声
雨是天赐之物,点点滴滴的雨,淅淅沥沥的雨,萧萧飒飒的雨,宛若瓢泼的雨,来去匆匆的雨,我都喜欢。雨能让我从躁动归于沉静,从感情进到理智。安然面对垂天雨幕,侧耳聆听,是一种逸致,也是一种享受。从雨声的大小判定雨的疏密,从雨声的轻重料想雨的缓急。那清脆可听、天然美妙的韵律,是独属于中国的古老音乐。
对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适当的雨水是不可或缺之物,它代表的是五谷的丰稔,是收获的喜悦,是生活有所依,是人生有所期。农人对雨是喜爱的,如果该下雨了,却长时间不见雨来,便会昂首望天,在心里默默叨咕,“这该死的老天,怎么还不下雨?”每到这个时候,你便会明白,为什么古文献中有那么多祈雨的记载。
等着盼着,一场雨来了。兴奋的人儿赶紧披上雨具,拿起铁锹,去田里扒沟、攒水。从天而降的雨让村内村外的生灵都感到兴奋,燕子在雨中展翅穿梭,不时地发出“啁啾啁啾”的叫声,最高兴的是鸭子、鹅,在院子里来回踱着步,时不时地扑棱着翅膀,引吭高歌,引得狗儿也汪汪大叫,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情景。
在乡间听雨,甚有乐趣。因为没有市声混杂其间,可清晰地辨别出各种各样的雨声,如芭蕉上的雨声,残荷上的雨声,竹叶上的雨声,梧桐上的雨声;可知道哪种雨会打落花瓣,哪种雨可滋长黄梅,哪种雨会滋生秋意;也知道了,雨打在泥土上是怎样的,打在空阶上是怎样的,打在水面上是怎样的,打在瓦上是怎样的,打在金属或玻璃上又是怎样的。
夏天的雨来得急,去得也急,像一群突然过境的蝗虫。一场雨过后,村内村外大大小小的池塘都满了,成了青蛙的天堂。青蛙是乡村用雨水和虫儿喂养出来的,当天空的黑纱渐渐合拢后,蛙声四起,如潮水般,一浪盖过一浪,挤进屋子,漫过廊檐,擂响了夏季的鼓角和金钹。青蛙一直“呱呱”地叫个不停,执着地向树林、向凉风、向明月、向繁星、向世间的一切,演奏它的音乐。
雨落有声,听着那雨声,会不由得发出种种妙不可言的神思遐想,想山的葱茂,想溪的窈窕,想笋的破土拔节,想成熟的豆壳开始“叭叭”炸荚,想扬起的谷粒“沙沙”落地。在那连绵的雨声里,花朵更加娇艳,树木越发郁葱,草叶愈加鲜亮,天空更加湛蓝,世界更加透明。你会愉悦不已,兴奋不已,进而陶醉其间,思绪安然。
有一次,雨中泛舟西湖,雨丝落入湖面,声音时有时无,那微响、那低语,从深沉的湖上荡漾开来,从空寂的湖上围拢着我,触摸着我。风把一些雨丝吹到了我的脸上,好凉,好爽。远远望去,断桥、白堤、孤山、雷峰塔,全成了淡得不能再淡的写意水墨,比风和日丽时更具有几分神韵,且随着雨的大小,时隐时现,或有或无,空蒙得像梦境,永远保持着那种浑然的画面。
在雨中的西湖,我和朋友都醉了。两个人坐在船上,仿佛浮在烟云之上,四下无人,凄迷的湖面,飘荡着禅意,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时间。明人施耐庵曾云:“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可是在那一刻,面对莽苍苍的湖山,我们相对无言,任凭那雨声滑落湖面,滑落心底。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动与满足,整个人好像都清洁了起来、轻松了起来。
移居城市后,市声嘈杂,便喜爱听夜雨,总是盼望夜里有雨从天而至。夜雨温馨、动情、有韵致,其空灵之气,其清越之声,荡涤了纷扬的尘埃,淹没了城市的喧嚣,让躁动不安的都市透出几许安宁、几许静谧,让心灵在瞬间安静下来。在万籁俱寂的雨夜,临窗而坐,看雨在玻璃上流淌,听雨在窗台屋顶上叩打,有置身禅宫净土之感觉。
夜雨总是没有理由地让我心驰神往,心肺涤荡,痴醉如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雨由远而近,轻轻重重又轻轻,在细密的节奏里有柔婉,有亲切,似幻似真,宛若耳熟的童年歌谣,宛若母亲的喃喃低语,宛若爱人的轻轻诉说,让人不忍用一丝半点的恶意邪念玷污这大自然的恩赐,也不愿有琐事来惊扰这雨声营造的沉静气氛。
古人极为偏爱雨,且因时间、智识、境遇的不同,韵味各异,或者说,中国的文学史就浸泡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中。如唐人白居易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其雨动情,其泪也动情;如宋人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听杏花”,其声动人,其容也动人;如明人顾炎武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家天下事,事事关心”,那种由雨声引起的所思所想,可敬可佩,其情其志,亦可歌可颂。
个人而言,我喜欢宋人蒋捷的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从少年之雨,到壮年之雨,再到暮年之雨,词人因雨领悟到前尘如梦、人生易老的思绪,读来,令人无限伤感,似乎一场雨之后,时光就走远了,人就老去了。
雨落有声,屋檐下、凉亭中、游船里,听雨的潇洒、听雨的狂暴、听雨的沉思、听雨的欢腾。品味雨,亦是品味人生。雨声如微妙的梵音,让我心胸纯净,让我的思想之翼升华到更高的广度和深度,给我的大脑注入无尽的灵气,让我忘记烦愁忧惧,让我去追问生命的意义,直达人生的隐秘之境。
对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适当的雨水是不可或缺之物,它代表的是五谷的丰稔,是收获的喜悦,是生活有所依,是人生有所期。农人对雨是喜爱的,如果该下雨了,却长时间不见雨来,便会昂首望天,在心里默默叨咕,“这该死的老天,怎么还不下雨?”每到这个时候,你便会明白,为什么古文献中有那么多祈雨的记载。
等着盼着,一场雨来了。兴奋的人儿赶紧披上雨具,拿起铁锹,去田里扒沟、攒水。从天而降的雨让村内村外的生灵都感到兴奋,燕子在雨中展翅穿梭,不时地发出“啁啾啁啾”的叫声,最高兴的是鸭子、鹅,在院子里来回踱着步,时不时地扑棱着翅膀,引吭高歌,引得狗儿也汪汪大叫,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情景。
在乡间听雨,甚有乐趣。因为没有市声混杂其间,可清晰地辨别出各种各样的雨声,如芭蕉上的雨声,残荷上的雨声,竹叶上的雨声,梧桐上的雨声;可知道哪种雨会打落花瓣,哪种雨可滋长黄梅,哪种雨会滋生秋意;也知道了,雨打在泥土上是怎样的,打在空阶上是怎样的,打在水面上是怎样的,打在瓦上是怎样的,打在金属或玻璃上又是怎样的。
夏天的雨来得急,去得也急,像一群突然过境的蝗虫。一场雨过后,村内村外大大小小的池塘都满了,成了青蛙的天堂。青蛙是乡村用雨水和虫儿喂养出来的,当天空的黑纱渐渐合拢后,蛙声四起,如潮水般,一浪盖过一浪,挤进屋子,漫过廊檐,擂响了夏季的鼓角和金钹。青蛙一直“呱呱”地叫个不停,执着地向树林、向凉风、向明月、向繁星、向世间的一切,演奏它的音乐。
雨落有声,听着那雨声,会不由得发出种种妙不可言的神思遐想,想山的葱茂,想溪的窈窕,想笋的破土拔节,想成熟的豆壳开始“叭叭”炸荚,想扬起的谷粒“沙沙”落地。在那连绵的雨声里,花朵更加娇艳,树木越发郁葱,草叶愈加鲜亮,天空更加湛蓝,世界更加透明。你会愉悦不已,兴奋不已,进而陶醉其间,思绪安然。
有一次,雨中泛舟西湖,雨丝落入湖面,声音时有时无,那微响、那低语,从深沉的湖上荡漾开来,从空寂的湖上围拢着我,触摸着我。风把一些雨丝吹到了我的脸上,好凉,好爽。远远望去,断桥、白堤、孤山、雷峰塔,全成了淡得不能再淡的写意水墨,比风和日丽时更具有几分神韵,且随着雨的大小,时隐时现,或有或无,空蒙得像梦境,永远保持着那种浑然的画面。
在雨中的西湖,我和朋友都醉了。两个人坐在船上,仿佛浮在烟云之上,四下无人,凄迷的湖面,飘荡着禅意,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时间。明人施耐庵曾云:“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可是在那一刻,面对莽苍苍的湖山,我们相对无言,任凭那雨声滑落湖面,滑落心底。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动与满足,整个人好像都清洁了起来、轻松了起来。
移居城市后,市声嘈杂,便喜爱听夜雨,总是盼望夜里有雨从天而至。夜雨温馨、动情、有韵致,其空灵之气,其清越之声,荡涤了纷扬的尘埃,淹没了城市的喧嚣,让躁动不安的都市透出几许安宁、几许静谧,让心灵在瞬间安静下来。在万籁俱寂的雨夜,临窗而坐,看雨在玻璃上流淌,听雨在窗台屋顶上叩打,有置身禅宫净土之感觉。
夜雨总是没有理由地让我心驰神往,心肺涤荡,痴醉如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雨由远而近,轻轻重重又轻轻,在细密的节奏里有柔婉,有亲切,似幻似真,宛若耳熟的童年歌谣,宛若母亲的喃喃低语,宛若爱人的轻轻诉说,让人不忍用一丝半点的恶意邪念玷污这大自然的恩赐,也不愿有琐事来惊扰这雨声营造的沉静气氛。
古人极为偏爱雨,且因时间、智识、境遇的不同,韵味各异,或者说,中国的文学史就浸泡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中。如唐人白居易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其雨动情,其泪也动情;如宋人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听杏花”,其声动人,其容也动人;如明人顾炎武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家天下事,事事关心”,那种由雨声引起的所思所想,可敬可佩,其情其志,亦可歌可颂。
个人而言,我喜欢宋人蒋捷的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从少年之雨,到壮年之雨,再到暮年之雨,词人因雨领悟到前尘如梦、人生易老的思绪,读来,令人无限伤感,似乎一场雨之后,时光就走远了,人就老去了。
雨落有声,屋檐下、凉亭中、游船里,听雨的潇洒、听雨的狂暴、听雨的沉思、听雨的欢腾。品味雨,亦是品味人生。雨声如微妙的梵音,让我心胸纯净,让我的思想之翼升华到更高的广度和深度,给我的大脑注入无尽的灵气,让我忘记烦愁忧惧,让我去追问生命的意义,直达人生的隐秘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