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 立德树人
□高宗留
2022年陕西中考历史题出炉之后,很多专家和老师对试题进行了评析。笔者认为,2022年陕西中考历史题从难易程度上看,难度降低,重在育人,符合“双减”背景下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从价值引领上看,试题彰显学科素养,体现了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导向。下面主要谈谈试题育人导向落实情况。
选择题中的落实情况
选择第1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性工具。为什么第1题以此为考点,一是考查历史学科的唯物史观,历史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劳动工具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二是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业强则国强,从战国以来政府长期重农抑商,来发展经济,保证赋役来源,稳定政治,今天“三农”问题依然是国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三是农业的发展靠技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的过程中进行了积累和创新发展,“铁农具、耧车、翻车、筒车”等劳动工具的发明创造不仅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这道题不仅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也强调了劳动教育、科技发展对农业的重要性。
选择题第3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口号——“自强”“求富”,本题直接考查基础知识,同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富强。百年前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封建地主阶级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一步步走向富强。
选择题第4题:考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直接呼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爱国。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变,从爱国的民族大义出发;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扭转时局,揭开联合抗日序幕,体现了大爱——爱国。
第7题:通过一组图片来展示近现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迁,说明国家富强带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出行速度的提升等。
第9题: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中的民主、法治史实,让我们对比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进步与局限,认识到中国法治建设在不断完善,具有民主性与广泛性。
选择题第2、6、10题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是用题目落实育人功能。
填空题中的价值立意
第11题:考查秦、隋统一时间,一是考查了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二是强调了我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第12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到达天竺(古印度)求取大量佛经回到长安(西安),是中印之间的友好交流;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增进中国与亚非之间的友好往来。“引进来,走出去”说明中国是一个开放和谐文明的国家。
第13题:填图考查中国近现代的对外开放城市。一是对历史学科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上海也是今年备受关注的城市,深圳是改革开放富起来的第一头“拓荒牛”城市;二是对比近代中国被迫开放,被列强入侵,现代中国主动开放,实现合作共赢,但国家富强,说明民族独立才是平等友好往来的前提。
第15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十月革命。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的兴起奠基;两种不同的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体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包容性。
材料题中的价值导向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本套试题的材料解析题中得到充分体现与落实。第18题:考查中共二大到中共十九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机的史实和秘诀。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及时调整修改后的最低纲领,是最符合当时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这个纲领后,中国共产党一直为之奋斗,从1928年到1949年深入广大农村,进行农民运动、解决农民问题、依靠农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所以1928—1949年农民党员数量激增;一直到中共十九大,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同时中国共产党队伍也不断壮大,在各行各业树立先锋模范,以史料实证的形式历史地解释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机的原因所在。
了解中国担当、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第19题主题探究题,主题明确——“反对霸权,和平发展”。从主题到材料设问都摆明了我们的态度: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局部动荡与冲突仍在的国际形势,我国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富起来不强权、强起来不称霸,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决不干涉别国内政,积极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与共,需要我们共商、共建、共享,平等交流、和谐相处。最后的认识提问,特别能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担当,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从审辩式教学的角度看,本套试题在“双减”背景下考知识与能力、考基础史实、考时事热点,又在无形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试题的价值立意导向明显,在努力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2年陕西中考历史题出炉之后,很多专家和老师对试题进行了评析。笔者认为,2022年陕西中考历史题从难易程度上看,难度降低,重在育人,符合“双减”背景下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从价值引领上看,试题彰显学科素养,体现了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导向。下面主要谈谈试题育人导向落实情况。
选择题中的落实情况
选择第1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性工具。为什么第1题以此为考点,一是考查历史学科的唯物史观,历史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劳动工具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二是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业强则国强,从战国以来政府长期重农抑商,来发展经济,保证赋役来源,稳定政治,今天“三农”问题依然是国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三是农业的发展靠技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的过程中进行了积累和创新发展,“铁农具、耧车、翻车、筒车”等劳动工具的发明创造不仅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这道题不仅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也强调了劳动教育、科技发展对农业的重要性。
选择题第3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口号——“自强”“求富”,本题直接考查基础知识,同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富强。百年前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封建地主阶级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一步步走向富强。
选择题第4题:考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直接呼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爱国。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变,从爱国的民族大义出发;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扭转时局,揭开联合抗日序幕,体现了大爱——爱国。
第7题:通过一组图片来展示近现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迁,说明国家富强带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出行速度的提升等。
第9题: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中的民主、法治史实,让我们对比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进步与局限,认识到中国法治建设在不断完善,具有民主性与广泛性。
选择题第2、6、10题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是用题目落实育人功能。
填空题中的价值立意
第11题:考查秦、隋统一时间,一是考查了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二是强调了我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第12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到达天竺(古印度)求取大量佛经回到长安(西安),是中印之间的友好交流;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增进中国与亚非之间的友好往来。“引进来,走出去”说明中国是一个开放和谐文明的国家。
第13题:填图考查中国近现代的对外开放城市。一是对历史学科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上海也是今年备受关注的城市,深圳是改革开放富起来的第一头“拓荒牛”城市;二是对比近代中国被迫开放,被列强入侵,现代中国主动开放,实现合作共赢,但国家富强,说明民族独立才是平等友好往来的前提。
第15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十月革命。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的兴起奠基;两种不同的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体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包容性。
材料题中的价值导向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本套试题的材料解析题中得到充分体现与落实。第18题:考查中共二大到中共十九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机的史实和秘诀。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及时调整修改后的最低纲领,是最符合当时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这个纲领后,中国共产党一直为之奋斗,从1928年到1949年深入广大农村,进行农民运动、解决农民问题、依靠农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所以1928—1949年农民党员数量激增;一直到中共十九大,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同时中国共产党队伍也不断壮大,在各行各业树立先锋模范,以史料实证的形式历史地解释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机的原因所在。
了解中国担当、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第19题主题探究题,主题明确——“反对霸权,和平发展”。从主题到材料设问都摆明了我们的态度: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局部动荡与冲突仍在的国际形势,我国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富起来不强权、强起来不称霸,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决不干涉别国内政,积极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与共,需要我们共商、共建、共享,平等交流、和谐相处。最后的认识提问,特别能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担当,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从审辩式教学的角度看,本套试题在“双减”背景下考知识与能力、考基础史实、考时事热点,又在无形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试题的价值立意导向明显,在努力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