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用语文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
—— 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为例
   □刘瑞芬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我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为例,用语文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
  交流体会,感受伟人情怀
  学生从彭德怀拟定的电报开始读起,结合搜集的资料回顾抗美援朝历史。接着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学生抓住关键细节描写“一天”“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饭菜热了几次”感受到毛主席痛失爱子的无比悲痛。通过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体会到毛主席对爱子的思念以及内心无比的痛苦。“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毛主席在想什么?联系上下文和搜集的资料,学生猜测毛主席会想:“岸英去苏联留学时分离的情景”,“可能会想岸英带着弟弟到农村生活后,又回到自己身边的情景”。“主席可能还在想:1922年10月,我在长沙领导工人罢工时,岸英刚刚出生。5岁的时候,我在赣西反围剿时与他分别,母亲被捕岸英流落街头。14岁远赴苏联,24岁回国后在农村锻炼,今年整整28岁呀。”学生结合资料,深入体会一位父亲对爱子的眷恋与不舍,此时多么希望自己儿子的遗骨可以归葬。然而毛主席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学生从毛主席的身份进行深入思考,他是一位父亲,有着常人的情感。他又是国家的领袖,有着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学生通过“踌躇”体会到了毛主席内心复杂纠结的情感和艰难的抉择。
  学生通过默读、批画、思考、交流、动情朗读,体会到了毛主席矛盾的内心世界和伟人胸怀。
  资料拓展,根植爱国情怀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卫国家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请你结合查找的资料,讲一讲英雄人物的故事。学生回顾了四年级时学过的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学生走进坚守阵地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等。教师小结,在“保卫和平、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653名志愿军战士在134起重要的战役和战斗中壮烈牺牲,这段历史已经永久地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此时再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你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学生体会到这是毛主席最终的决定,是岸英牺牲后长眠于异国他乡的英雄气概,再一次感受到了毛主席博大的胸怀。忠骨代表了为国牺牲的千千万万的烈士,代表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革命精神。
  通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本课的阅读与原有阅读的勾连,为学生构建了思维发展的阶梯,为后续编排剧本深入学习做铺垫。
  编排剧本,铭记一段历史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通过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激发起学生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研究与学习。结合当时热映的影片《长津湖》在班级内开展“观影片、编剧本、赞英雄、传精神”活动。学生自发分组进行探究学习,剧本编写组、音像剪辑组、表演组、合唱组。通过分工与合作,跨学科研究,“礼赞长津湖”舞台剧在学校演出,得到了学校老师、同学的称赞。表演时,抗美援朝志愿军对敌军的愤恨通过学生的眼神传递,在冰雪中刚毅执着的动作,把志愿军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演得淋漓尽致。虽然他们不专业,但这种入情入境的展现与多学科的融合,丰富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对革命精神的深入理解,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
  抗美援朝虽距新时代的学生比较久远,但这段历史不能忘记、这些英雄应该被铭记。把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英雄主义精神以课文为媒介,通过我们的课堂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讲好革命文化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培养学生精神文化的需求。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学生注入精神营养,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