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思政课自主探究教学新探
□史静艳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探索创新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切实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就本人在思政课中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思政课堂大多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没有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由此,虽然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多了,但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思政知识不能满足他们未来走入社会的需要。而要想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只有在政治课教学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自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思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积极组织开展,仅靠传统灌输教学方式是很难形成的,更不要说独立完成一个创新探究任务。思政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开展问题探究,学生走向社会以后,才会具备对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解决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意创造条件、创造机会,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合理设计探究问题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思政课教学形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合理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调动,主体地位得到有效体现,教学氛围浓厚,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在教学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深深浅浅话友谊》中的《小川带给我的烦恼》时,笔者围绕教学要点和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设计了三个问题:1.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应该怎么做?2.答应小川的要求才算是他的好朋友吗?3.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吗?教学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谈谈作为小川的好朋友自己的想法,通过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在谈论中明辨是非,通过第三个问题切实实现让学生掌握“友谊不能没有原则”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在问题的引导下循循善诱、逐步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积极促进课堂互动
  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等内容设计,其目的就是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通过师生经验和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等各种互动形式,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让知识要点在思维碰撞中得到深刻理解和掌握。笔者教学《小川带给我的烦恼》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情景展示、课堂辩论等互动方式,让学生畅谈交友中出现的“绑架友谊”现象,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讨论对这些现象的应对方式,并领悟和掌握知识要点,在融洽的互动氛围中让学生明白:当朋友误入歧途,我们需要提醒、规劝,甚至替朋友踩“刹车”,而不是“推波助澜”,这样才是真正的友谊。
  精心组织实践活动
  教师要结合教材安排,切实组织开展实践性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行动中自觉探究和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培养行动能力,做到知行合一。笔者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教学时,合理增加了拓展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和朋友实际相处时,还遇到过哪些需要坚持原则的事件,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学习了本课后自己认为应该怎样处理更为妥当?求同存异,各抒己见,让学生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正确处理友谊交往中遇到的困惑,达到学以致用。
  上好思政课,一定要努力营造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机融合,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活力,最终实现思政课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钓台中学)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