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高质量思政课要做到“五实”
——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省级教学展示观察
   □王周华
  2022年5月16日,2021年陕西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省级教学展示(高中组)在西安中学举行。受疫情影响,本次展示活动是双线进行,教师线上展示,评委线下评审。相较于前两届,今年的规则有较大变化,除了课堂展示环节(50分),还新增了教学设计(20分)、时政述评(20分)两个环节,全面考查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宏观把握教材、微观解读教材的能力、教学基本功及对时政的思考、理解和阐述能力。
  作为评委之一,我所在的第三组共有10位教师进行展示,综观三个展示环节的总体表现,特点鲜明、亮点突出。但由于是线上展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本次展示活动有一些遗憾不足。具体表现在:首先,打磨的痕迹明显,缺少了常态课堂的朴素之美,缺少了真实课堂的灵动。其次,课堂预设太多,缺少了生成的惊喜。最后,时政述评作为新的展示方式,不少教师对时政背景的选择要么宏大空泛,要么主题不聚焦,不能有效地将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不能以小见大地深刻阐述道理。作为一名长期身处一线的思政老师,我认为一堂高质量的思政课要做到“五实”,即朴实、平实、扎实、丰实、厚实。
  朴实是思政课的底色。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把“关键课”和“大道理”讲到学生心坎上,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让思政课的“理”自然入脑入心。这需要教师以鲜活的事例,以质朴的语言,透彻的分析,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让学生真懂真信。反对为说理而说理,反对矫揉造作,反对牵强附会,更要反对假大空。
  平实是思政课的底板。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学生的心灵,思政课更是如此,思政课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精神指引,通过知识的讲授给学生心灵埋下追求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思政课教师自身就应该是最具示范性的教学资源,要以自己坚定的信仰、高尚的人格来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要对自己所讲的内容高度认同、满怀深情、充满自信。讲授要体现真心、真情、真爱,既要追求“抬头率”,更要追求“走心率”,而不能空洞地说教,苍白地灌输。通过一言一行、点点滴滴,浸润熏陶感染学生的心灵。
  扎实是思政课的底座。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必须要把问题讲清楚讲透彻。针对思政课普遍存在的“理论与现实脱节”问题,思政课讲授就要注重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挚的感情触动学生。要注重用理论分析现实中的矛盾,回答现实中的问题。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惑,做到循循善诱、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让学生在学理分析中认同观点,在现实解惑中坚信观点。
  丰实是思政课的底蕴。好的思政课,总是通过逻辑严谨的分析,深入浅出的讲授,见微知著推论,吸引学生、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思政课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情怀要深”的要求,讲课内容要有家国情怀,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不断从变化着的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丰富拓展讲授内容,善于利用古今中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反对绝对化的一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论。
  厚实是思政课的底气。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的直接感受就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为此,思政课教学必须根据时代的新特点,研究新变化,着眼新问题,直面新矛盾,顺应新要求。讲授方式要不断创新,贴近学生的所思所想,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政课要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把课堂教学、校园浸润、家庭熏陶、社会影响调动起来,唱响教师学生互动、家庭社会协同、课上课下同步、网上网下融合的大合唱,达到思政课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让思政课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己有人,触动学生的心灵。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