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黄大年:后学之典范
——《黄大年》观影有感

  □鹿崇涛
  新学期,我观看了传记电影《黄大年》。这是一部记述著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教授生前故事的感人影片。
  我是含着泪看完这部影片的。感动的同时,也不禁深思:黄大年这个典型的价值意义何在?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呢?回顾电影细节,联系工作实际,我以为如下三点值得学习。
    不忘初心,至诚报国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是24岁时的黄大年写给同学的寄语。少年时代,黄大年曾与挚友有过科研报国的青春约定;挚友意外去世,黄大年便肩负起两人共同的梦想,终生践行着这沉重而光荣的生命诺言。
  他响应祖国号召准备回国时,国外的科研伙伴、所在公司老板乃至华人挚友都劝他三思而后行,甚至提醒他恐怕会无法适应回国后的环境。黄大年拒绝了晋职、加薪乃至提高公司占股比例等名利诱惑,不惜支付巨额违约金,哪怕是“连一张纸片都不能带走”也要回国。在黄大年坚定的言行中,比比皆是“至诚报国”的壮怀决心。
  每个人都有初心或梦想。关键在于,面对这个纷繁社会的侵蚀、诱惑,你有没有像黄大年那样意志坚定、历久弥坚?
  我禁不住会联想教育本职,想到身边的这群特殊学生……我也算是有情怀、有追求的教育人。然回顾往昔,每每工作上遇到困境甚至恶意刁难,自己是怎么做的?有没有妥协、退让?目睹着影片中黄大年的迎难而上、敢作敢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精深专业,淡泊无私
  “我们都是怀揣梦想走进科学的,国家的需求,我们就要玩命干!为了理想,我愿意做先行者、牺牲者,走多远是多远,倒下了,就地掩埋!”……一个人的崇高,不仅看他在想什么、说什么,更要看他在践行什么,做成了什么。回国7年,黄大年带领团队先后完成9个国家重大项目,49个攻关课题,填补了国家重大战略装备的空白,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用20多年走过的路。
  专业科研人员只有不断靠实力向前沿进军、止于至善,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才能最终赢得敬畏和尊严。科技如此,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育一定要讲科学,教师务必要追求专业化。否则,外界可能会以为“特殊教育无非就是照看特殊孩子,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文化知识”,更甚者人人都能对教育指手画脚。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足够专业吗?我们的施教,是否符合科学规律、能产生真正效益呢?
    教书育人,大爱奉献
  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黄大年自费给“李四光实验班”的学生每人配发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当测试的无人机坠毁时,相比高昂造价的飞机他更在乎学生的安危,其次才是数据的抢救;当知道学生林江因母亲患病而造成退学压力后,主动携手妻子照顾学生之母帮助学生安心完成学业。
  在黄大年心中,“一个人只有一个家”,那便是他的祖国。在那张排满了工作的行程表上,又有几天能陪伴家人的呢?他发病时,托付空乘若有意外定要将存有重要资料的电脑交给国家,可曾想到给自己家人留几句未曾说过的话?更让人感动的是,在更大的梦想面前,在海外深造的女儿毫无怨言,并宣称自己是父亲的粉丝之一,励志如父亲一样成为一颗回馈祖国的种子。
  黄大年爱家庭和家人。某种意义上,是家人、家庭成就了他。电影《黄大年》让我更加坚信:作为一位丈夫、一个父亲,一定要爱家庭、爱家人,且要给孩子树立正向榜样!同时也应宽容他人,兼爱天下。
  一个典型就是一座尘世灯塔,可以指引迷途者前进的方向!或许,这正是大力倡导“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学习典型”的妙义所在吧。
  行文至此,不禁想起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拙做改编以兹共勉: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读书、教学,反思钻研/从明天起,关心理想和实践/我有一个梦想,面朝教育,春暖花开。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