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课前布置作业,会有哪些改变?
□何 捷

  在英国教师格里·切尔尼亚夫斯基与沃伦·基德合作的《作业设计300妙招》中,作者展示了一份有意思的调查——大部分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的时间,都在下课前3-4分钟内。
  青年教师日常的作业布置,基本上属于类似的情况,并且从来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在临下课前,慌忙布置本次的作业,这使得课外作业看起来更像是一种“随机的想法”。
  当然,在下课前3-4分钟布置的作业,也有可能是事先备课时的设计。但在这个时刻布置,难免出现疏漏,也可能与之前的预设大相径庭。更重要的是,在下课前布置的作业,从教师的潜意识中看,作业的三种陈旧属性依然存在:
  属性一:依附属性。作业就是鸡肋,是课堂的依附品。下课前,教师总觉得必须要布置些什么,否则感觉课程不完整。所以,临近下课时,记起来,就布置下去。
  属性二:机械属性。作业很可能是一种重复的机械训练。课堂内有些东西没有训练到位,就用作业的方式进行弥补;课堂中有些东西训练了,感觉学生可能掌握不牢固,再次训练;课堂上训练的项目,回家后再练一次。临近下课时布置的作业,和教师本人的短期工作记忆息息相关。
  属性三:惩戒属性。随机布置的作业,很可能源于情绪。一节课进行中,时有突发事件干扰,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情绪。下课前布置作业,可能变化为惩戒。作业成为一种简单的条件反射,成为对课堂复杂学习情况的简单直觉评估,更多映射出教师的情绪体验。我们常发现——老师情绪不稳定或者心情不好时,作业的布置也是会随之变化的。
  倘若换个思路,在备课时设计好作业,同时在上课前就布置作业,会是怎样的呢?作业本身的性质,会不会随之带来改变呢?这个时间段,教师的内心平静,思路清晰,对设计好的作业心中有数,专属地认真布置,会产生可见的改变,大致有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作业与学习目标具备了合作关系
  作业提前亮相,紧接着就是展示本次的学习目标,这样就将本次课程学习的各个版块关联起来,统筹在目标这一大概念之下。各部分的学习任务息息相关,课后作业也成为帮助学习者理解目标、完成目标的手段。课前布置,让作业与目标形成合作关系,让作业与课程更为亲密。
  以《手指》一课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三项作业:
  作业1:拓展性作业。选读丰子恺相关的语篇,感受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作业2:实践性作业。观察并收集生活中的幽默语言。特别是和家人聊天时,细心体会家人语言中的幽默元素。
  作业3:练习性作业。尝试仿写《手指》中自己喜欢的片段,完成后请家人一起进行效果比对,再次体会丰子恺语言中的幽默元素。
  三项作业和本次学习的目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密切关联,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后作业,都为了学习目标的一致达成。
    第二方面:作业让课堂学习中的难点充分暴露
  提前布置作业,有助于难点的亮相。之后的教学,就可以围绕难点进行突破。不要小看课前亮明,较之课后随机布置,特别有助于让学生发现难点。发现了才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难点更加集中注意力攻破。
  例如,上文中作业的难点就是“语言的风趣”如何体会,怎样感受?作业围绕难点设计,而学生明确课后要完成的作业时,对“语言的风趣”这一难点形成“第一眼”的印象。随后的学习中,在教师的带领下,针对文中体现“语言的风趣”这一难点的文字,更加留意,学习更为充分。
  例如,读到文中的这一段: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教师不仅提示学生关注“写了什么”,品味“写得如何”,更要从“如何写成”的角度去引导,让学生明确“语言的风趣”是什么样,如何写就的。有了这样的意识,学就不会停留在一望便知的层面,不会止步于文字的表面,而是深入到文字的组合方式,探索看似无章可循的幽默,写作的规律性知识是什么。这样的规律性知识获取,有助于“作业3”的完成。提前布置作业,教师和学生更容易把握重点,扎实学习。
  此外,提前布置作业,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良。作业无异于提示,教师可以将课堂的学习设计得更为合理,区分出哪些是必须讲清楚的,哪些是课后可以拓展延伸的,哪些是务必强调的。这样才不至于课程的容量过大,信息太杂,同时丢失了重点。例如《手指》一课附带三道课后练习: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2.找出文中类似的具有风趣元素的词语进行体会抄写。
  3.与同学交流,大拇指与食指分别关联生活中的哪些人?
  以上三道练习应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完成,而不是把课内作业转嫁到课外。
   第三方面:作业对学习者起到心灵安抚作用
  提前公示作业,到底要做多少,学生心中有数,就会感到心安。心安,来自于对情况的了解,以及对自己学习水平的评估。提前公示作业,让学生明确本次要完成哪些任务,也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事先预备,不懂时可以提问。事先知晓,人心安定;慌乱中得到任务,也无法慎重对待。以这样的常理心去思考,事先布置作业有助于安抚学习者的情绪。
  提议将布置作业的时间调整到课前,其发挥的作用不仅是以上所述,也许能从根本上改变一线教师对作业的认识,辅助教师设计出更合理的作业,让课外作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特征之一:拓展。课外作业应该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延伸,而不应局限于课堂学习范畴之内。课前布置,课上就不要重复教学。同时明确课外要做什么,哪些与课堂学习有关,且学习的外延得到扩大。
  特征之二:实践。提前布置课外作业,可以认定作业的实践属性,强调作业中务必出现实践性的题型,不至于因为慌乱而丢失。实践题型由学生自主完成,亲自参与,体验学习的全过程。
  特征之三:自由。在课外完成的学习,方式、方法是可以选择的,可以借助父母、社区、网络,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前布置作业,可以在设计时调整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找到适合学习力提升的机会。
  不要小看这一时间的更改,实际上涉及了作业本身是什么,该如何做的意识。作业就是学习的组成部分,设计并布置优质的作业,本文看起来提倡的仅仅是调整时间,实则改变的是对学习的认知。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