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加强劳动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
□徐 雄 王新婷
  劳动教育是每一个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陕西省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以“面向人人,面向未来”为办学理念,致力于为每一位学生搭建广阔平台,提供多元化发展的可能,给学生留下可期待的未来。学校深挖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让劳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和立德树人的新载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以生活为底色,绘出劳动色彩
  学校基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策划“自食其力的滋味”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决策过程,自愿选择劳动岗位,自行设计队名、标识和口号。从菜单的拟定、食材的采买到食品卫生、安全预案的考量,从饭票的制作、销售到海报的设计和张贴,从音乐的播放、奖杯的设计制作到饭后收拾碗筷、垃圾分类清运,整个过程将劳动教育呈现得淋漓尽致,也把劳动教育、劳动创造性和社会性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以社会为平台,创造劳动价值
  劳动教育并不是一味地埋头苦干,也需要我们走出去,感受不同的劳动氛围,创造不同的劳动价值。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不仅学习了劳动技能,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校园里他们是小小播音员、小小引导员、校园解说员、秩序维持员……他们身体力行地传播着正能量,为同学们阐释着劳动的意义。生活中他们是垃圾分类工作者、环保宣传者、爱心传递者……他们通过简单的善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通过一言一行诠释着对劳动的热爱。尽管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但学生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一项项任务。通过不同劳动岗位的体验,他们不仅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也收获了成长。
  以学科为基础,锤炼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是“立体”的教育,是学科间建立联系的枢纽,其显性的、逻辑的劳作方式,构建着一个隐性的、渗透着深层意义的世界。各学科都蕴藏着大量劳动教育的素材,应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地开展劳动教育。从“单一”到“融合”,只有将劳动教育融入生活,跨越学科界限,劳动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生物课上学生学习发豆芽、做面包、酿米酒、腌咸菜、种蘑菇。英语课上,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汉堡、奶昔,通过英语介绍美食的制作过程,并邀请同学们共同分享。化学课上学生自制精美的手工皂;在学习燃烧的特性后,学生自制美丽的小桔灯;学习了水的净化后,学生在家自制简易净水器,这些都是学以致用最好的证明。通过劳动与学科的融合,实现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功能,促进“五育”融合。
  以节日为契机,探究劳动乐趣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节日是教育的契机,每个节日都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大好时机。学生在冬至学习包饺子,清明节与家人一起挖野菜,端午节学习包粽子、缝制香囊,中秋节为家人做月饼,春节时为家里采购年货、帮忙做年夜饭……每一个节日里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一份快乐。以节日为契机开展劳动教育,感受中华传统节日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观察,在劳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成长。
  以学情为依据,创新劳动形式
  劳动教育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一点都不简单,在劳动资源缺乏的现实中,劳动教育的开展更是难上加难,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情,为学生量身打造了劳动教育“微课堂”专栏,每周以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带来一节别开生面的劳动课,既有指导,又有创新,学生们积极地完成劳动任务,春天在学生们的笔下绘出了更加美丽的色彩。每学期寒暑假、节假日学校也会精心为学生安排“劳动礼包”,除常规的家务劳动外,还精心为学生设计了很多的实践作业,如采访身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爱心义卖、种植一种蔬菜并写出观察日记、为西安的游客制作一份旅游及美食攻略……这些新颖的实践作业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喜爱。通过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成长指明了方向。
  以劳动素养为核心,完善劳动评价体系
  学校综合多方认识,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创新”四个维度,建立学生劳动评价体系。学校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劳动成长纪念册,让学生在进行劳动的同时开展自我追问式的总结,及时记录自己的收获感悟,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学校注重评价反馈,每周都会对学生上周劳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表现及来自四个维度的评价,每个月每班会评出一名“劳动之星”,并授予相关学生“劳动之星”荣誉证书。通过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提升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同时激发了全校学生的劳动热情,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劳动中来,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