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在“三个课堂”中寻找教育的真谛
□毛伟涛
  “双减”政策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三个课堂”是对“双减”政策的全新诠释,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载体。“三个课堂”就是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就是将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实践融为一体的大教育观。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评价体系,让考试和升学成绩成为学校、家长、学生唯一追逐的目标。繁重的课业负担,各种课外文化课辅导班,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学习、作业、辅导班上。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体育锻炼,没有时间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导致学生视力下降、体质变差、兴趣单一,甚至性格孤僻怪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三个课堂”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更新了理念,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三个课堂”需要家庭、社会、学校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唤醒学生对科学文化本能的好奇和求知欲,而不是靠繁重的课业负担,通过机械训练提高成绩。
  学校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思路,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强大育人功能。通过社团功能部室、体育文化场馆等,为学生提供体育、艺术、科学、环保、心理等多元化课程资源。积极通过体育课、运动会、学生社团、德育活动等增强学生体质,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文化艺术修养,熏陶艺术文化审美。朱永新教授说:“真正的教育是整体的、和谐的、兼容的,德智体美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体育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能,而是影响学生道德、习惯、品质、毅力的综合性教育形式。所以学校和家庭要为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增强了体质、有了艺术才能,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仍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学习锻炼的“第三课堂”。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挖掘社会资源,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在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根植红色基因,树立远大理想;走上田间地头,感受劳动艰辛,培养劳动技能;走进工厂,感受现代工业发展成就;走进纪念馆、文化馆、博物馆,培养多元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审美品位,感受人类智慧。通过研学活动、志愿者服务、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以开放性、体验性、实践性为行动指南,使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