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劳动教育不只是一课更是“一育”
□吴积军
  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指出,劳动教育是“一育”,不只是一课。加强劳动教育,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努力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大力提倡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劳动的具体行动。这关系到亿万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劳动教育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从学校来讲,劳动课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有劳动无教育现象普遍,忽视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都可以不用干。从社会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日益被淡化。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这与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相符,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育人目标有较大差距,也必然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是要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各学段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拓展劳动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新时代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途径。当然,劳动教育必修课一定要克服教师在黑板上“讲”劳动,学生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一定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颁布,新课标的学习领会、贯彻执行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教育人不懈努力。
  二是要加强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参加劳动不会影响学生学习,学生在劳动中丰富了对世界的认知,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提高了,学习成绩反而会更好。劳“育”要课程化,课程要劳“育”化,各学科要结合各自特点,挖掘蕴含在各学科中的劳动教育内容,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教育;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劳动文化教育;纳入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注重劳动教育学科渗透,增加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环节,将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融入学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要加强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课外校外活动时间,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保障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切实落实劳动教育目标要求。
  四是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学校要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制订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采取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形式,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创新劳动教育形式,走出农耕体验式劳动
  让学生体验农业生产劳动,无疑是很好的教育方式,但不能把劳动教育简单等同于“学农”教育。如果只是带学生感受一下“锄禾日当午”的辛苦,到农业实践基地干一些好玩的体力活,体验一下耕种的乐趣,这样理解劳动教育就有些浅显了。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一是要重视与时代结合,创新劳动教育形式,走出狭隘的农耕体验式劳动。如建立学生创意中心、校园公司、学生劳动工厂、个性化劳动实验室等,为学生创设多种接触现代技术、数字设备和生产工艺(如3D打印机、数控机床、激光刀、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等)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只有让学生在兴趣中培养动手动脑的劳动习惯,才能更好地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二是要重视与生活结合,拓展劳动教育途径,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让学生在文化学习之外,有目的地参加日常生活劳动,动手实践,主动接受锻炼,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学生从小自己动手,会整理收纳,能分担家务。学校也可以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手工房、木工房、机械房、陶瓷房、厨房等,为学生购置机床、缝纫机、纺织机等设备,鼓励学生掌握家务、手工、烹饪、户外活动、园艺等生活技能,组织学生分享劳动成果和劳动喜悦,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提升道德修养,学会生活技能,增强创造力,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培养有较强生存能力的时代新人。
  劳动教育的直接意义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新时代是劳动者的时代、奋斗者的时代。劳动不只是一课更是“一育”,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劳动教育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