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谈共生哲学体系的构建
——读《共生语境下的社会合理化与中国现代化》

    □张周志
  《共生语境下的社会合理化与中国现代化》(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该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共生理念的哲学研究及当代意义”的最终研究成果,给我们揭示出世界共生的普遍存在发展法则和社会共生的进化规律,为全球化信息时代走出现代性危机和顺利实现中国现代化奠定新的发展理念。
  《共生语境下的社会合理化与中国现代化》一书运用文本解读方法、事实与价值结合的方法、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抽象和具体、理论与实践的方法,由生物领域的事实分析上升到存在价值的分析,由一般性理论分析到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分析,由特殊上升到一般,又由一般深入到特殊,将合目的分析与合规律分析相结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还运用解释学的方法,在综合各方面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共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概括,以期解决摆脱现代性危机的出路问题、后工业信息社会发展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思路问题、后工业信息社会发展背景下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和方向问题。
  从研究思路来说,《共生语境下的社会合理化与中国现代化》一书从知识、信息的角度和共生的维度研究社会的进化和生成。首先从生物进化的事实归纳出生物世界共生存在和进化,然后再从物质系统的共生存在和演化归纳出物质世界普遍法则,给共生下出定义,共生即共同生成。对共生进行存在论、方法论、认识方法和原则、伦理学等方面的考察。将共生上升到世界存在法则之后,进一步抽象出共生的存在机理、基本方法、认识原则、伦理内涵和道德价值取向。然后运用演绎的方法分析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提出人类社会的共生生成法则,研究人类社会的合理化生成。在研究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中引入信息论和知识论的内容,从社会合理化视角着手来分析完善现代性发展,着重分析个人理性及实践知识的共生互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详细分析马克思的共生存在理念,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在本质同一性思想和马克思的共生思想深刻发掘,分析马克思对人及社会的终极存在的探索,说明共产主义与共生存在的理论逻辑联系,结合马克思的社会共生思想,分析归纳出当代社会合理化的基本内涵。最后阐述共生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以说,《共生语境下的社会合理化与中国现代化》一书提出的共生理念在哲学上的理论变革具有重大意义。在现实上,对于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冲突和矛盾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及思路。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我们把握新的时代特点下,掌握新的理念,避免西方工业化中的负面结果,提升中国现代化的水平和层次,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远大的意义。
  《共生语境下的社会合理化与中国现代化》一书有许多闪光的创新之处。该书提出从个人理性实践知识的共生互动中推动社会发展,即个人理性实践知识共生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共生即共同生成,整个社会是一个个人相互作用不断生成自我及社会关系的过程,在人与社会的生成中同时也生成着人化的自然界。在个人理性实践知识的共生互动中实现个人三方面知识的增加,即工具理性科学知识的增加,实践理性道德知识的增加,审美理性审美知识的增加。工具理性科学知识是人认识自然获得的工具性知识,这种知识的增加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人类生存发展的本领;实践理性知识属于人与他人在共生互动交往中相互协调的道德知识,即个人在与他人的交互生成中随着个人及社会的生成变化,个人与他人的协调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实践理性道德知识的增加,促进人与人不断协调,促进共生共荣;审美理性知识的增加,增强人对生活、生命、存在的审美认识,在生命的审美实践共同生成中个人达致幸福和真善美,实现自我本质的同一。
  《共生语境下的社会合理化与中国现代化》一书无疑是一部系统研究共生理念的佳作,从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伦理学等方面做了全面研究的哲学研究,是一部构建共生哲学体系的著作,是一部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术著作。该书启示我们,未来人类社会应从工具理性科学知识的增加、实践理性道德知识的增加、审美理性审美知识这“三种知识的增加”和人与自身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三方面统一”来规划人类社会,提升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加强人与人沟通理解,增加人生存的幸福度,促进人的生成和全面发展,形成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