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课堂教学要构建合作型师生关系
□张康军
  一次和同行开展有关如何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学交流研讨时,我的头脑中闪出了一句话:课堂互动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合作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成效。事后认真琢磨,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才发现很多教育同行早就说过这样的话。这句话的意蕴在于:教育教学从来就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主体之间的双边互动,这种互动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学习不会自然发生,作为情感、认知均比较脆弱的中学生,教师需要努力与其合作起来,在此基础上才可能逐渐激发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合作型师生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准确定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功能。课堂教学由四部分构成: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借用马克思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理论,教师和学生肯定是课堂教学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力因素开发不充分,再好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都是形同虚设。在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中,教师是主导,主导教学组织流程、课堂活动设计、学生学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谁也替代不了谁。就因为教师是主导,所以,课堂教学成效如何,首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情感、态度、修养和专业水准,以及对学生的认知。
  有的教师对此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包大揽,本该学生思考、提问的,教师一股脑全部讲了出来,不给学生预留足够的空间,长此以往,学生只能把自己放在教师的对立面、课堂的局外人立场,与教师不合作,主动性慢慢消失,课堂互动不起来,教学效果自然不如意。
  其次,始终贯彻以学为本、以生为主的教学组织原则。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就是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学,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于帮助学生学会。为此,教师从教学活动的起步环节教学设计开始,就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知识差异、学习动机差异、学习情感差异等,根据不同学情进行差异化教学。如果在不同班级设置一模一样的教学情境、提同样的问题、组织同样的讨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变讲堂为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最好的师生合作:该学生做的就由他们自己做,该教师做的教师就做到位,从空间来讲,师生教和学之间具有协同性,从时间来讲,师生教和学之间具有连贯性,自然也就是合作起来了。
   再次,坚持双向互动的教学设计路径。新课改建立的教育心理学基础之一就是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唯有坚持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认知,进而获取知识。教师不仅要把课堂设计成“师—生”双向互动,还可以设计成教师指导下的“生—生”双向互动,也可以设计成“生—师—生”双向多维互动。“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大都是无视学生存在的单向式设计,痛快了教师,痛苦了学生。
  双向或双向多维互动就是给学生一个心理暗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乐意主动和学生合作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钻研与发挥其自主性空间的,学生习惯了教师创设的互动环境,天长日久,不爱提问、思考、发言的学生也许就被激发了,变得爱提问、思考、发言了,主动学习被激发,师生合作关系就建立了。
  最后,强化师生互信的情感基础。教学归根结底是师生情感的交流。我们当教师的常常对学生信任不够,所以时间长了师生关系难免陷入“猫鼠游戏”的俗套和尴尬境地,既不利于自己教,又不利于学生学。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个班的学生,在有的课堂上很活跃,发言积极主动,但是在有的课堂上关注度就不高、沉闷懈怠。这主要是学生在情感上不信任教师的行为表现。有人说这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信任,课堂教学也必须强化师生互信。
  强化师生互信,教师首先要充分相信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给学生发言与表现自己的机会,还要真诚对待学生、善于包容学生的不足(或错误)。有的教师就很会通过正面激励的办法,不断激活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就很高。激励就是教师对学生最大的信任,学生心里明白,他们每主动回答一次教师的提问,也就是对教师的信任给予了一次回应。在这种互信互动中师生合作关系慢慢就建立起来了。
  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手段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更加丰富,但是无论何种方法,都需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说到底,都是为了构建合作型师生关系,因为只有如此才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