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做精“三个课堂”,推进课堂革命
□王晓妮
  近期,我认真阅读了《着力打造“三个课堂”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感触颇深。“三个课堂”的提出真正将受教育者的需求放到了首位,也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未来教育呼唤育人的大师,立德树人的核心是人,学校如何帮助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成为健康、自信、阳光、快乐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有以下感受。
  提高效率,严把“第一课堂”
  教师深度备课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基础,深度备课的前提是教师要深度学习。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年段要求;二要潜心解读教材,搞清编者意图、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目标;三要准确把握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四要精心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关联、拓展的思维活动历练中总结、提炼、迁移,获得喜悦,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及时检测反思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一节课的效果要通过检测来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因此课堂检测、作业必不可少。课后要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个别问题单独处理,普遍问题集体纠正,教师要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打造特色,做实“第二课堂”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我们要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将课后服务做精做实。具体做法是将学科教师分类,一类是有特长的教师,如体、音、美、科学、信息技术等,先让每个教师结合学校特色课程和发展规划设计申报自己的特色项目,将这些确定的课程按年级组固定下来作为“心愿课程”,学校教师不足的可引进社会优质资源。一类是语、数、英教师,承担作业辅导和转化学困生任务。可以年级组为单位采取“兴趣培养+作业辅导+健康活动”的模式开展,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自由选择“心愿课程”和作业辅导时间,去相对应的地点参与活动。每学期初制订计划,期末展示评比,平时加强监管,及时修订完善,既发挥教师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又将校本课程落到了实处,创办特色校园。
  挖掘资源,做亮“第三课堂”
  挖掘地方资源,开展研学旅行。利用节假日定期组织学生以家庭为单位走进当地的仓颉园,感受汉字的奇妙;寻找商鞅,讲商鞅立木的故事;游四皓,体验古人的风骨;赏棣花古镇,走近贾平凹,了解宋金故事;采访当地书法名人,听古人练字的故事等,并用“文字+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名人的逸闻趣事,传承传统文化。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关注时事,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发倡议书组织大家为灾区捐款捐物,尽自己的一份力;当交通志愿者,维护交通秩序等。这些事情虽小,但却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仅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学会了关注社会、关爱他人,从小做一个有责任、勇担当的合格公民。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