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书香飘过
□黄璜
  小时候,我很崇拜父亲,尽管父亲只读过几年私塾,可他的一手小楷写得端庄秀美。记得每到年关,父亲总被远亲近邻请去书写春联、喜帖什么的,我也跟着沾光,常能吃点好东西。父亲有一个专用的黑漆木箱,里面装满书籍,有几本手抄本,《格林童话》《寓言故事》,那是父亲特地为我准备的。我们看书必须给父亲打借条,若是想看第二本,还得通过父亲的问询口试,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我便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读小学时,老师告诉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天,全国新华书店工作会议就在北京召开。这意味着,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各地的新华书店就开始为新中国带来清新书香,也意味着新中国成立之初推进阅读的重要意义。小时候生产队的扫盲班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大人们白天干活,晚上学习识字。记得大队民兵营长经常找我,让我教他写作文,我也是赶鸭子上架,便和他一道学习写作文,在他的督促下,我后来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小时候我很羡慕大城市的读者,他们可以自由出入图书馆,可在我们农村地区的广大青少年能够阅读的书籍还很匮乏,能借阅一本手抄本也挺兴奋,当时有借书不如抄书的说法,记得我好不容易从老师那借来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挑灯夜读,那时的煤油叫“洋油”,凭票才能买到,因为耗尽了灯中的煤油,还被妈妈揍了一顿。那时的阅读风气纯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往往引得年轻人心跳加剧,那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是每一个年轻人希望激情燃烧“百炼成钢”的岁月,那时候的阅读对于千万青少年来说就是革命精神的洗礼。
  书香在新中国飘过70年。如果说新中国的社会阅读在1978年之前还主要是普及性的大众阅读,那么,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则显然是充满改革创新追求的深度阅读,推动了第一波阅读的热潮。
  书香飘过70年。如今的国家公共图书馆成为许多城市市民聚集的中心场所,许多实体书店、中小学校和农家书屋成为优雅的阅读空间。
  最近这些年,我在书香中成长。记得在我读高中的那个暑假,我夜读《水浒传》,也效仿着武松狂饮了半斤山芋干白酒,结果我被连夜送往医院打点滴。那是我唯一的一次醉酒,妈妈在一旁甚是心痛,可爸爸却在一旁说我将来一定有出息。从医院出来,爸爸对我说:“品酒如读书,得一点一点地慢慢来品;人生也如品酒,得用心来细细地琢磨,时间久了,酒水里那淡淡的苦涩味道就会伴随有浓浓的甘甜,让你不能忘怀。”于是,我在读书与生活中找到了人生的真谛。
  因为坚持,我的阅读创作水平实现了提升,因为坚持,我也收获了阅读创作的快乐.最让我欣慰的有两件事:一是2015年度,我的家庭获安徽省首届书香家庭的表彰;二是我本人也先后获安徽省江淮文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大奖。这些荣誉显然是对我书香人生路的鞭策和鼓励,这些荣誉的获得,也让我拥有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如今,我每年都会去省城参加一些读书论坛,也有幸见到顾明远、刘醒龙等名家、学者,他们的讲堂让我受益多多。
  现如今,新时代的国民阅读能力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可新时代祖国建设更需要高素质、高质量的各科各类人才。为此,我更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不忘初心,爱上阅读,真正成为一名品学兼优、志存高远的新时代好少年。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