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挫折教育”助孩子成长
□陶诗秀
  王小明(化名)今年8岁。玩游戏是小孩子的天性,每次在激烈的竞争后,总是有人赢也有人输,当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可是王小明每一次输了后就一定会大哭大闹,每位教过他的老师都对他面对挫败的态度非常头痛。
  为此,我想起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一句话:“孩子要想成功,必须要学会接受失败、感觉痛苦,然后不断努力直到成功到来,每一个过程都不能回避。失败和痛苦是构成最终成功和喜悦的最基本元素。”同时,我也想起了日本那位家喻户晓的阿信。阿信年轻时因为家庭贫困,所以体验了人情冷暖,经历了许多严重的挫折,让她对于老年事业的成功深怀感恩,获得了更多的喜悦。由此,我感悟到童年的逆境有助于孩子们适应环境和挫折后的成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们应该灌输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面前的困难与挫折,并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卫能力和自强精神的能力。
  为了改善王小明的“游戏失败症候群”,我用了许多方法,其中两种方法效果不错,可供各位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参考。
  (一)减低失败后的羞愧与不安感:有时游戏会故意设计让他输,并马上告诉他:“虽然你输了,但是你没有太大的损失啊!下一次再认真地试试看嘛!”或者“输了也没什么嘛!我们还是爱你的。”“输了不代表你笨,只是他们努力比较多,又或许是他们运气比较好!”等等。我们让王小明看到我们在他游戏输了之后的态度,坦然平和地接受挫折,面对现实,下一次游戏要更专心。
  (二)强调游戏的目的和激发自信:每一个游戏都有它深层的意义,教导孩子们全力以赴地面对挑战,赢了不可以骄傲,输了也不代表一辈子失败。“请大家为赢的人鼓掌一下,但是只要高兴一秒钟就好。输的人也请起立,接受大家的鼓掌,这一次虽然输了,但是下一次可不一定喔!加油!”
  孩子好胜心的培养,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激发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对孩子多正面鼓励,使孩子经常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可以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要放手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允许孩子有广泛探索的自由。孩子必须能够接受失败,否则无法养成持之以恒的性格。
  经过一个学期的“挫折教育”,王小明已不再于失败后哭闹,他会拍拍自己的胸膛说:“没关系对不对,下一次我要更努力。”我相信,他可以勇敢面对将来人生中大大小小的挫折而不失斗志,积极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所以说“挫折教育”能不重要吗?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