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正当时
□张小军
  为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有效防范培训质量不高、价格肆意上涨、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保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业发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3月11日《北京青年报》)
  随着“双减”的深入推进,孩子们的课后时间增多,校外学科类培训被禁,加之不少地方在中考中又增加了艺体内容,学生、家长对非学科类培训的需求更旺盛了。于是,有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虚假营销、盲目扩张,在此背景下,国家发布《公告》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正当其时。
  《公告》指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在收费标准方面,《公告》提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培训收费项目和标准。培训收费应当实行明码标价,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标准等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这些规定,直指治理要害,如果得以落实,效果可期。
  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在运行中,应当保持公益属性、遵循教育规律,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也应当严格办学条件,严格操作规程,严格质量标准,保证孩子能真正学到东西,切不可违背规定,异化培训功能,走之前学科类培训的老路。对于学校来说,则要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特别是警惕将课后服务简化成课后课堂、看护服务,让更多学生在校内尽可能满足非学科类学习需求。家长要增强认识,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树立科学育人观念,拒绝攀比式培训。
  面对巨大的利益,有的培训机构完全可能铤而走险。因此,相关部门的监管必须跟上。一方面,要明察暗访,及时更新、公开校外培训“黑白名单”,并畅通违规培训举报渠道,发动参培及相关人员、机构监督。另一方面,对发现的线索要及时核查,对查实的问题严惩重处、公开曝光,乃至取消办学资格、在一定时间内限制准入,以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总之,“双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改革任务,面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野蛮生长,必须及时、有力、有效解决。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