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做好教共体建设需双方共同努力
□张学炬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嘉兴市的51所支援校与衢州市51所受援校签订协议,组成该省首批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学校。根据协议,支援校与受援校将开展两地师徒结对、异地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等活动。支援校至少安排3名优秀教师按1∶3比例与受援校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师徒开展教学活动不少于5次。受援校至少安排一名教师在支援校异地跟岗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支援校向受援校开展同步课堂或送教下乡示范课累计不少于10节,共享1门用于课后服务的线上拓展课程。双方开展集体研修不少于10次,开展学生集体交流不少于1次。
  这种教共体建设和教师交流轮岗比起来,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促进教育的公平,值得为之点赞。首先,这种方式提高了帮扶的针对性。结对帮扶、集体研修、异地跟岗等形式,便于支援校发现受援校的弱点,能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家校合作、教育科研等方面,提供更加专业、更加精准的指导,因而,更便于受援校的教师吸收学习、提升自我。其次,增加了约束力,提高了责任感、使命感。这种帮扶不是漫无目的、毫无章法的,而是用协议的形式进行规范和约束。支援校要完成规定的帮扶动作,提高自觉性、主动性。这是一项义务,也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最后,便于帮扶的持续走深、走实。从帮扶的形式看,不仅有线上的交流,也有线下的互动;不仅有课堂教学,也有教学教研;不仅有师与师的互动,也有生与生的交流。因此,这种帮扶便于支援校和受援校之间的融合,形成一个真正的发展共同体。
  当然,教共体建设虽然有一个“共”字,但主导权依然在支援校一方,为了帮扶的效果,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多听听受援校的心声。他们需要什么形式的帮扶、缺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制订帮扶计划,敲定帮扶内容和实施措施,才能使帮扶更加有效。二要善于取长补短。受援校并非什么都弱,某些方面可能比支援校更胜一筹。因此,支援校在输出的同时,也要善于学习,做好输入的工作,形成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才能真正促进帮扶走深、走实。三要有必要的保障激励措施。无论是师徒结对,还是网上送课等活动,参与帮扶的教师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因此,应在福利待遇、评先树优上对他们给予一定的倾斜,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产生好的帮扶效果,促进双方学校的共同发展。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