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左手右手举起来
□周世恩
  放学回家,路上遇到了夏老师和儿子。
  夏老师的儿子叫夏天。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接触过他。那是在一年级新生报名的时候,他在一群学前小朋友中,四处乱蹿。有意无意地拍打一下别的小朋友,或者就是挥动着胳膊,四处走动,没有一刻消停。夏天长得壮实,只是明显有些好动,属于坐不住的那种,屁股粘不住凳子,注意力不集中。几个月没见,夏天比上学前更高更壮实了。只是依然好动,走在路上,一边蹦一边跳,整个人差不多要飞起来。路上,车来车往,很危险。作为父亲的夏老师,当然一路提醒:“走路就好好走,小心车!”他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
  走到小区,他终于安静下来。于是,父子俩一路聊起天来。“夏天,听说你上课时举手举错了?”夏老师问儿子。还有手举错的,这不就是一个动作吗?我有些好奇。“是的,这个问题我不会回答,我一着急,就举起了右手,老师点我回答问题,结果,我回答不出来。”这下,我更好奇了,举手怎么还分左手和右手?我继续听下去。“你怎么弄错了呢?左手和右手都分不清!”夏老师叹了一口气。“老爸,真是的,你试试看。人总有着急的时候嘛!我一着急,就左右不分了!”夏老师的儿子反驳道。
  这一路听来,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夏老师跟我解释道:“儿子上课时,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教他的数学老师,特别着急,想了好多方法,奖红花,让同桌盯着,调位子到前面,都不管用。上课时,依旧神不守舍,听几分钟就出神。最后,老师想了一个好方法——老师一提问,就必须举手,回答得出来,就举右手,如果回答不出来,就举左手。如果一旦发现他举右手,就点他回答问题。这下,不管是能回答出问题,还是不能回答出问题,孩子都必须认真听讲了,因为,孩子不知道老师什么时候会提问题。”
  我没有进过夏老师儿子的数学课堂,究竟效果怎么样,不得而知。但单凭这一点,也令我感慨:当下,好动的孩子千千万。一些老师处理这样的孩子,做法粗暴,不是大喝大吼,就是扔到教室最后一排,干脆置之不理。像这样耐心、细致转变孩子,而且不断想办法、动脑筋,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的老师值得点赞学习。
  “你儿子有福气!碰到了一位好老师。”我对夏老师说。夏老师点了点头,说道:“的确如此,孩子碰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负责的老师!”“这‘左右手举起来’的方法究竟管不管用?”我继续追问了下去。“效果好着呢!自从数学老师要求不管老师提出问题,都要举手后,孩子就慢慢地学会了听讲。刚开始时,举左手多,后来,举右手多。以前,是真不会回答问题,现在,大部分问题都能回答了。关键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注意力集中了,上课能认真听讲了!”
  夏老师继续说:“老师其实是抓住了我家孩子好面子的特点呢!这娃软硬不吃,就好面子。老师说上课举手多好,别的同学见到了,肯定会夸你!孩子一听,就愿意举手了。他享受这种被别人注目的感觉。刚开始,他只是听老师什么时候提出问题,好分辨一下自己究竟是举左手还是右手。后来,他看到举手回答出问题,更能受到同学的赞扬,就集中注意力听讲,积极发言,没想到,自己右手越举越多,左手越举越少,回答出问题的几率也越来越大了,最后,上课的注意力也集中了。”“是的,我现在听课认真多了呢!老师也表扬了我!”夏天说完,就在一旁天真地抬起头,好像等待着父亲的表扬。
  路途上听来这样一个关于教育学生的故事,让我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他的数学老师——莫老师,其实我熟识,是一位心思细腻,富有耐心的老师。曾经,我还写过一篇关于她的文章——《教育的柔软》,其中的莫老师,就是以她为原型的。“左手右手”举起来,方法并不难,难的是,只有内心柔软的老师,才能想起来、用起来。这看起来是一种教育的方法,其实,更是一种教育的态度。
  我为“左手右手举起来”的方法点赞,更为莫老师点赞。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