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新要求
□仲维健
  仔细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有一个2011版课标中没有的词频频出现——那就是“梳理”。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要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实现。新课标将各学段的“学段要求”由原来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类整合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类,其中每个学段“梳理与探究”部分在基本保留原来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与梳理相关的要求。这些变化体现了义务教育学段与高中语文课标的衔接和整体规划。
  ◆为何要求梳理
  在万物互联、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拥有的信息已不是匮乏而是过剩,面对海量的信息,学会筛选和梳理才能实现高效学习和工作,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新时代人才核心素养中必备的能力。
  从语文学习自身的规律来看,梳理也是知识建构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美国物理学家费曼认为,任何物质都不会凭空出现,知识也是如此,“我们的大脑将旧的信息或知识串联、拼接起来,组成新的概念、理论和信息,再传递到负责记忆和行动的部门,转化为具体的成果或知识”。据此,结合语文学习的特点,笔者认为梳理在语文知识建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是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对梳理内容的要求
  一是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汉字,梳理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发现汉字的规律,提高识字的能力和效率;二是通过对校园内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情况的整理和发现,培养规范运用语言的意识和习惯;三是梳理自己积累的成语、典故、古诗词、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从而丰富语言储备;四是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典型的语法、修辞应用实例的梳理,提升文化修养;五是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学习任务群中学习梳理不同类型文本的内容和写作思路,促进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梳理的教与评
  对于如何教,新课标在教学提示中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培养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习惯、方法;二是注意两个结合,“注意将语言积累、梳理,与体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汇总、梳理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自己的语言资料库,并能学以致用”。
  对于如何评,新课标在“学业质量描述”和“评价建议”中有相应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一是明确不同学段目标达成的程度,使评价有依据。如第一学段是愿意整理和展示;第二学段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类梳理;第三学段是能自觉记录、整理,并尝试运用;第四学段是能利用多种渠道获取资料,通过整理完善认知,形成自己的观点,解决自己的问题。二是提出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要求,使评价有规范。
  此外,新课标不仅提示了如何评价学生的梳理能力,还提出教师也要善于梳理,并通过梳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性、整体性的评价。如指出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课堂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学习反思等方式,收集和整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性表现”。在作业评价方面,“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跟踪评价,梳理学生作业发展变化的轨迹,及时反馈不同阶段作业质量的整体情况”。
  ◆梳理在统编教材中的呈现
  统编语文教科书中有不少导学内容其实都是指向梳理的,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我的发现”栏目,在“明、晚、昨、时”四个字的背景框旁边,用学习伙伴的话提示“这几个日字旁的字意思和时间有关”,而另一组“妈、奶、姐、妹”四个字的旁边没有做任何文字提示。这样编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尝试发现女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在一二学段还有很多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发现汉字的规律。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梳理是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但统编教材中已经有相关的训练内容,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可用资源,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变无意识训练为有意识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善于梳理的能力和勤于梳理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