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多方联动,深化体教融合
□段倩倩
  根据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数据监测显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但视力、肥胖等相关数据却在不断上升。2020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开展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调查中,约三成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得分低于60分(满分100分),由此可见,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干预与改善这些问题,体育运动是有效手段之一。而过去我们所了解到的学校体育存在着强度低、负荷小、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难以对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产生有效刺激。学校体育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体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是《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共同提出的时代议题,实现这一议题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握“体教融合”的发展规律,把“两性一度”作为小学体育教育的新标准:高阶性是指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差异性;挑战度是指课程设置具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对老师的备课和学生的课后练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现小学体育教育“两性一度”新标准,需要多方联动,共同作用。
  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应不断完善体育赛事的承办机制,给学生参与体育赛事创造更多机会;其次,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生态观,调整教师评价考核机制,避免评优评先、学校经费与升学率挂钩,营造教育新生态;最后,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体育特色学校,争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体育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长久之策。
  教师方面。首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其次,在工作之余,体育教师要多参加各类裁判员、教练员的培训活动,多维度、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家长方面。首先,家长要辩证看待儿童运动、受伤与成长的关系,厘清运动和受伤的属性关系。家长应给体育教师和学校以理解与支持。其次,营造家庭体育的良好氛围。于学生而言,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是相辅相成的,经相关实验调查,经常进行集体体育活动的家庭,子女的青春叛逆期时间相对较短。
  习近平总书记讲:“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体育人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高举体教融合旗帜,打造小学体育教学新课堂,方能不负民族、不负时代。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