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课堂:探究课堂教学深层变革
“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陶西平先生说得好,任何学校的变革,首先是从课堂变革开始的。但是,课堂变什么?该怎样变?课堂转型究竟转向何方?这绝非照搬一个模式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学校和教师以反思的眼光、诊断的视角找到自身的问题,作出前瞻性的、方向性的判断,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方略。唯有如此,课堂变革才能深入,才能催生出良好的改革成效。
问题诊断:
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
自2001年国家开启第八轮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课堂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不能不看到,还存在不少亟待改革的难题。正缘于此,教育部前部长陈宝生于2017年9月8日专门提出了“课堂革命”这一重大改革命题。为什么要进行“课堂革命”?该“革”谁的“命”?课堂怎样进行“革命”?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形式,可看出当下课堂存在四大关系障碍,即前后联系不通、左右关系不和、上下通道不畅、内外关系不紧的关系障碍。基于当下课堂存在的新知与旧知断裂、思考与行动分离、层次与层次脱节、学科与生活割裂四大误区,我们立足课堂教学跨界、融合的未来趋势,切实贯彻国家整合、综合的政策要求,提出了融创课堂这一崭新的命题,着力推动课堂进行深度变革,力图打破学科壁垒、链接技术通道、畅通学段界限、注入生活活水,努力促进学科素养与学科生命力的共生共长。
路径探寻:
推动融创课堂的深层实施
融创课堂是在其乐融融的课堂生态场域中,以生命为原点,以关系融洽为基点,以统整与融合为手段,以发展与创生为旨归,以教育规律和知识内在结构为方向,最大限度地唤醒与激发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动能,使课堂各要素呈现出和谐相处、双向联动、融会贯通的态势,进而实现群体生命的蓬勃向上与联动共生。
融创课堂的推进,并不是随意而为的,而要有的放矢。教学时,我们需要遵循融创课堂的“三原则”。第一,“整合有度”原则。在课堂融创时,教师既要“剪裁教材取舍有度”,又要“整合资源曲径通幽”,切实把握好“度”的问题。第二,“适时拓展”原则。适时拓展需要教师选择恰到好处的时机进行拓展,适时地安排在课前、课始、课中、课末、课后的不同时段。总之,适时,就是有“的”放矢,借“机”发挥,当用则用;适度,就是用在恰当之处。第三,“双线并进”原则。融创课堂,是一个系统推进的过程,取决于师生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取决于师生的同频共振、联动共生。只有教师与学生“双线并进”,共同努力,才能推动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运用融创课堂的“四策略”。一是“情境体验”策略。该策略是基于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由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体验性情境,让学生在“情中有境”“境中有情”“情境交融”中进行深度体验。二是“知识统整”策略。“知识统整”策略是教师围绕主题选择内容、找准知识链接点,不仅要“瞻前”还要“顾后”,不仅要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关照知识的“前世今生”,进行知识的统整。三是“思行合一”策略。“思行合一”策略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找到思考与行动的结合点,在思考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进而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四是“实践参与”策略。“实践参与”策略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实践,迁移运用各种相关素养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更为充分的切身体验,并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和深刻性。例如利州中学全体师生来到红军渡梨博园开展“踏青诗词大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出课堂,徜徉在花海中,品美文,读经典。于是,一首首关于春天的诗词飞跃林间。
选用融创课堂的“四方式”。融创课堂的推进,离不开适当的学习方式。在对传统学习方式改造、调整的基础上,教师可灵活选用“四方式”。一是项目式学习;二是主题式探究;三是混合式学习;四是单元式整合,教师要按照“整合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整合单元知识—拟定学习方案—优化单元整体设计—优化单元教学方法”的逻辑结构进行单元式整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站位,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向,立足本单元,下连知识点的掌握,上接学科核心素养的夯实。
抓住融创课堂的“五点位”。其一,选好融合切入点。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找寻与学科教学相关联的其他学科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知识的整体性,体现学科的融合性。其二,找准资源链接点。教师要找到各科教学内容的共同点,找准资源的链接点,看内容前后关联、看相关学科如何涉及、看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例如,广汉实验中学高新分校充分挖掘三星堆这一丰厚的课程资源,融贯到学科教学之中:谢晓玲老师在英语课上为学生讲授“三星堆最大的青铜立人像”,周迅老师在数学课引导学生探究“三星堆青铜太阳轮与正五边形的做法”,廖方敏老师在化学课上为学生讲授“神秘三星堆中的化学知识”,付林玉老师在地理课上为学生讲授“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及对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影响”,等等。其三,确立设计对接点。融创设计遵照“点—线—面”的逻辑顺序进行:设置目标,初选融创“点”;分解任务,细化融创“线”;构建活动,联成融创“面”。每课融创设计,都遵循“目标—活动—任务”的教学一致性要求,选择好目标达成的融合“点”,再分解任务使这些“点”连成“线”,再将这些“线”组成创新“面”,进而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中实现高阶发展。其四,引导课堂生成点。遵循“创设生成点—捕捉生成点—引导生成点—拓展生成点”的逻辑主线,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促进课堂教学精彩生成,让课堂成为学生一段快乐的旅程。其五,拓展知识延伸点。教师不能只停留于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而要拓展知识的延伸点,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后续知识的关联性,并激发学生后继学习兴趣。
(据《中国教育学刊》,有删节)
问题诊断:
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
自2001年国家开启第八轮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课堂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不能不看到,还存在不少亟待改革的难题。正缘于此,教育部前部长陈宝生于2017年9月8日专门提出了“课堂革命”这一重大改革命题。为什么要进行“课堂革命”?该“革”谁的“命”?课堂怎样进行“革命”?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形式,可看出当下课堂存在四大关系障碍,即前后联系不通、左右关系不和、上下通道不畅、内外关系不紧的关系障碍。基于当下课堂存在的新知与旧知断裂、思考与行动分离、层次与层次脱节、学科与生活割裂四大误区,我们立足课堂教学跨界、融合的未来趋势,切实贯彻国家整合、综合的政策要求,提出了融创课堂这一崭新的命题,着力推动课堂进行深度变革,力图打破学科壁垒、链接技术通道、畅通学段界限、注入生活活水,努力促进学科素养与学科生命力的共生共长。
路径探寻:
推动融创课堂的深层实施
融创课堂是在其乐融融的课堂生态场域中,以生命为原点,以关系融洽为基点,以统整与融合为手段,以发展与创生为旨归,以教育规律和知识内在结构为方向,最大限度地唤醒与激发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动能,使课堂各要素呈现出和谐相处、双向联动、融会贯通的态势,进而实现群体生命的蓬勃向上与联动共生。
融创课堂的推进,并不是随意而为的,而要有的放矢。教学时,我们需要遵循融创课堂的“三原则”。第一,“整合有度”原则。在课堂融创时,教师既要“剪裁教材取舍有度”,又要“整合资源曲径通幽”,切实把握好“度”的问题。第二,“适时拓展”原则。适时拓展需要教师选择恰到好处的时机进行拓展,适时地安排在课前、课始、课中、课末、课后的不同时段。总之,适时,就是有“的”放矢,借“机”发挥,当用则用;适度,就是用在恰当之处。第三,“双线并进”原则。融创课堂,是一个系统推进的过程,取决于师生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取决于师生的同频共振、联动共生。只有教师与学生“双线并进”,共同努力,才能推动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运用融创课堂的“四策略”。一是“情境体验”策略。该策略是基于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由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体验性情境,让学生在“情中有境”“境中有情”“情境交融”中进行深度体验。二是“知识统整”策略。“知识统整”策略是教师围绕主题选择内容、找准知识链接点,不仅要“瞻前”还要“顾后”,不仅要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关照知识的“前世今生”,进行知识的统整。三是“思行合一”策略。“思行合一”策略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找到思考与行动的结合点,在思考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进而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四是“实践参与”策略。“实践参与”策略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实践,迁移运用各种相关素养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更为充分的切身体验,并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和深刻性。例如利州中学全体师生来到红军渡梨博园开展“踏青诗词大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出课堂,徜徉在花海中,品美文,读经典。于是,一首首关于春天的诗词飞跃林间。
选用融创课堂的“四方式”。融创课堂的推进,离不开适当的学习方式。在对传统学习方式改造、调整的基础上,教师可灵活选用“四方式”。一是项目式学习;二是主题式探究;三是混合式学习;四是单元式整合,教师要按照“整合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整合单元知识—拟定学习方案—优化单元整体设计—优化单元教学方法”的逻辑结构进行单元式整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站位,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向,立足本单元,下连知识点的掌握,上接学科核心素养的夯实。
抓住融创课堂的“五点位”。其一,选好融合切入点。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找寻与学科教学相关联的其他学科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知识的整体性,体现学科的融合性。其二,找准资源链接点。教师要找到各科教学内容的共同点,找准资源的链接点,看内容前后关联、看相关学科如何涉及、看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例如,广汉实验中学高新分校充分挖掘三星堆这一丰厚的课程资源,融贯到学科教学之中:谢晓玲老师在英语课上为学生讲授“三星堆最大的青铜立人像”,周迅老师在数学课引导学生探究“三星堆青铜太阳轮与正五边形的做法”,廖方敏老师在化学课上为学生讲授“神秘三星堆中的化学知识”,付林玉老师在地理课上为学生讲授“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及对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影响”,等等。其三,确立设计对接点。融创设计遵照“点—线—面”的逻辑顺序进行:设置目标,初选融创“点”;分解任务,细化融创“线”;构建活动,联成融创“面”。每课融创设计,都遵循“目标—活动—任务”的教学一致性要求,选择好目标达成的融合“点”,再分解任务使这些“点”连成“线”,再将这些“线”组成创新“面”,进而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中实现高阶发展。其四,引导课堂生成点。遵循“创设生成点—捕捉生成点—引导生成点—拓展生成点”的逻辑主线,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促进课堂教学精彩生成,让课堂成为学生一段快乐的旅程。其五,拓展知识延伸点。教师不能只停留于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而要拓展知识的延伸点,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后续知识的关联性,并激发学生后继学习兴趣。
(据《中国教育学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