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教师要有“寻宝”意识
□ 李景华

  看《寻宝》节目: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幸运的参与者怀着激动的心情,小心翼翼地献上自己收藏的“宝贝”,或古玩器具,或名人字画等,让资深专家点评之后再明断真假。若寻到了“宝贝”,人们便皆大欢喜,那快乐的场景实在让人高兴。
  由此,我想到了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们,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毫无怨言地奋战在教育战线上。他们为了使自己能够进步得快一点,能够尽快地变得日益成熟起来,也多么需要一种“寻宝”意识呀!教师可向学校领导“寻宝”,可向同行好友“寻宝”,可向全体学生“寻宝”,可向学生家长“寻宝”,可向报刊网络“寻宝”……
   教师向学校领导“寻宝”。学校领导大多是从教学骨干中提拔上来的,说他们“身经百战”,有真才实学,那绝不是一句空话。作为过来人,他们身上有着极其宝贵的教学经验。他们知识面宽泛,可称作某一学科的高手。如果某学校领导要做一次学习专题报告的话,那么,对于善于“寻宝”的教师来说,那可真是天赐良机。
  教师向同行好友“寻宝”。教师一旦对同行好友产生了强烈的“寻宝”意识,那“文人相轻”这个词,就要改一改了,要被改为“文人相重”。仅就上课风格而言,正如翻译家林少华所形容的那样:“有的条分缕析头头是道,有的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有的起承转合首尾呼应,有的腾空而起绝尘而去;有的学富五车旁征博引,有的才华横溢顷刻万里;有的温文尔雅语重心长,有的雄姿英发所向披靡。听之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如醉初醒、如雷贯耳。”他们的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教学风格,难道不是我们要寻的“宝”吗?
  教师向全体学生“寻宝”。教师不但要向同行好友“寻宝”,而且还要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全体学生“寻宝”。俗话说:“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这话是一点也不假。吹拉弹唱样样精、多才多艺的学生有之,心算赛过计算机的学生有之,后生可畏,学生尤甚。教师当把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都作为再好不过的“宝贝”,并且要善于把闪光点聚成光,照亮自己前进的路。
  教师向学生家长“寻宝”。学生家长是一个“藏龙卧虎”的群体,他们干什么的都有,其中更不乏人才。如果教师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话,可经常邀请他们来学校“传经送宝”,教师要善于和学生家长交朋友,尤其是在因材施教管理学生方面,要把家长手里的“宝贝”多多益善地寻找出来。
  教师向优秀报刊“寻宝”。 “优秀报刊是个宝,广大教师离不了”,这句话不是随便调侃,而是大家的共识。建议教师要多订购优秀教育报刊,要向优秀报刊不辍“寻宝”。平时,要多挤出时间跑图书室和阅览室。要随身携带纸和笔,通过学习笔记的形式,把寻到的“宝贝”定格在自己的脑海里。不但要善于“寻宝”,而且还要善于“用宝”,要把学到的最新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我们的教学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无论何种“宝贝”,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时,通过网络“寻宝”也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综上所述,通俗一点讲,教师的“寻宝”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学习。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同理,教师也要教到老寻到老。但愿我们的所有教师,均慧眼识“宝”,要舍得下力气,遍寻天下之“宝”,圆兴教之梦。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