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导学案, 《中外历史纲要》教学的一把钥匙
□段晓东 邝 莉
  《中外历史纲要》素以容量大、课时紧、要求高著称。怎么用好、教好《中外历史纲要》,怎么发展和落实核心素养,是一线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海南省,系国内首批使用新教材的省份。从2019年秋季至今,我们在新教材的落地中已经探索了近三年,期间经历了不少坎坷,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从有限的实践看,以导学案为抓手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对于理顺初高中衔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有一定的帮助性。
   导在课前:
  知识分流 初高衔接

  我们提倡使用导学案这一学习工具。导学案学在课前,先学后教;所学又以事实性知识为主,可以为课堂教学减容提效。当然,上述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统筹兼顾,有效分流。教师要有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意识,要站在初高中教学衔接与递进的基础上分类知识内容,分流学习任务。具体分流的依据,可以是基于文本解读的初高中教科书对比,也可以是基于访谈调研的学生谈话。二是要整体把握,有效整合。导学案突出对事实性知识的梳理,但这些梳理并不是细大不捐、锱铢必较的知识罗列(故不必奢求知识的覆盖面),更不是杂乱无章、一涌而下的内容铺陈(因此要警惕知识的零散化),相反,它需要在单元教学内容主旨的指导下,围绕着大概念、大问题、大任务进行结构化的整。三是方式多样,因地制宜。校情不同,学情各异,针对具体内容的整合,可以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开,也可以以知识补缺、时间轴或历史地图补缺的形式展开,甚至在学生基础薄弱的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的批注来完成这一任务;四是内容多元,功能多样。导学案不仅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先行者,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包。它既要发挥对核心主干知识的指导作用,又要兼顾对学生自学的脚手架作用。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还需要通过编制时空轴、梳理人物关系、厘清易混淆内容、梳理基础知识等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这一点在《中外历史纲要》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学在课堂:
  梳理逻辑 浸润素养

  所谓梳理逻辑,就是聚焦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突出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逻辑梳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以情境为依托,以任务为驱动,通过解决相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具体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尤其值得教师关注:第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全面系统地领悟核心素养。由于新课程标准对学业质量水平的划分较为粗浅,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从两个方面用力来增强自身学科素养。一是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这一方面赵亚夫、张汉林主编的《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介》以及张利娟等人对英国时序观念、史料实证素养落地的介绍,都极有参考价值。二是分析、解读国内课改省份的命题评价,特别是山东卷、上海卷的高考真题。教学与评价是中学教学的两个抓手,特别是教学评价中的优秀试题,可以系统地、层次分明地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细心的朋友们可以以此为抓手,基于试题分析,完善素养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第二点,要做到以学业质量水平的素养要求为中心,整体设计、分层推进、结果先行、逆向设计。所谓整体设计、分层推进,就是指对核心素养的落地要坚持统筹规划,至少做到以一个学习单元甚至学期、学年为单位,整体规划、系统提升,避免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现象;所谓结果先行、逆向设计,就是指在设计教学过程之前,首先将教学目标转换为可操作、可测量的结果评价。这种由结果倒推过程的做法,让教学与评价紧密结合,使得学科素养的落实可操作、可控制、可测量。当然,对于逆向设计的具体程序,美国课程教学专家威金斯等人在其著作《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言之凿凿,有兴趣的同仁可以进一步阅读。
  “案”在课后:
  拓展延伸 巩固提高

  《中外历史纲要》属于公共性必修课,它对标于高中学业质量水平测试,无论是能力要求还是知识储备,它对中学生的要求都是比较低的,这就给将来选考历史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点,就是要尽量让自己的课程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延伸性。这种拓展和延伸,可以集中在知识层面,也可以表现在某一素养层次,可以体现为某些具有开放性的探究性话题,也可以扩充为若干延伸性的阅读材料,但总之是不能冲淡教学主线,尽量不占用教学时间。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尽量在统筹历史必修与历史选择性必修的基础上展开,注意区分,不能以拓展延伸代替必要的课后巩固。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