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勇做教育改革的探索者
□邹 心
  新时代背景下,“课堂革命”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当前“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情况下,着力打造“三个课堂”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科具有差异性,且教无定法,但是,学科又具有共通性,“三个课堂”符合多学科发展需求。

  坚守“第一课堂”
  在“课堂革命”中,“第一课堂”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撼动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室上课是知识传授的主要阵地。在这一课堂中,教师虽需坚守阵地,但依然要能创新,懂应变。笔者教授的科目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也一直处于不断尝试、突破、学习、再尝试、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感触最为深刻的就是“变”与“不变”。“变”对应着“革命”,“变”的关键是要发现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要组织公开课,进行同学科或跨学科之间的课程观摩。通过有效的课堂观摩、相互讨论、教研,教师可以发现很多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并在之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不变”是指教学的初心不变,不忘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使命,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坚守自己的教育梦想。
   落实“第二课堂”
  在“双减”政策的推进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得以减轻,“第二课堂”才真正地从“形式”深化为“实质”。在课后服务中,校内资源的有效利用非常重要。如今,“第二课堂”给了学生机会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能够做选择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而“第二课堂”正好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好的路径。一方面,“第二课堂”能够实现校内资源的有效利用,各功能部室不再门窗紧闭,而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向学生们敞开怀抱,学生们可以在社团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的育人功能得以强化,服务功能得以彰显,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变得异彩纷呈。“第二课堂”是学生兴趣进一步发展的场所,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场所,我们需要做的是规范“第二课堂”管理,丰富社团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给学生的兴趣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拓展“第三课堂”
  “第三课堂”让学生真正地“走出去”。我们常常强调“学以致用”,而“用”不仅表现在运用知识去做对某一道题,完成一份漂亮的试卷,更要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很多校园内学不到的知识。因此,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对于“第三课堂”的学习非常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换了一个学习场所,而是这一课堂中的学习内容、经历、体验是未知的、新奇的。不管是好玩的研学活动,还是有意义的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的实践机会。而在“第三课堂”中,没有要求学生必须记忆什么、背诵什么,而更加重视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第三课堂”中,学生有机会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够身体力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问题。因此,学校需要拓展“第三课堂”,通过和校外机构的合作,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这必然会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打造“三个课堂”是“课堂革命”的重要体现,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打造“三个课堂”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场所,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打造“三个课堂”也给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唯有坚守使命,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浪潮,不畏惧改革,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才能够使“三个课堂”焕发出光彩,才能够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知识、兴趣、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