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圆荷始散芳
□唐红生
  古人云:“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白昼最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说:“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盛夏由此开启,万物迅猛生长。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夏至用的诗句是:“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出自唐代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生动描绘了夏至风情。你看,翠绿的新竹尚且带有一层白白的粉,圆圆荷叶间的花已开始散发芳香了。如此情景,不禁让人雅韵顿生,清凉气息扑面而来。夏至来,荷花开,荷似乎成了夏的代名词。荷叶碧绿,挤挤挨挨,宛如少女的裙摆。风过荷塘,绿波涌动,恰似一泓清水在心间荡漾。白色的荷花清新淡雅,粉色的荷花娇羞恬静,无论是舒展的还是含苞的,一律容颜清丽、摇曳生香,透出清雅的风骨。即便化为一朵莲蓬,也以守望的姿态,站成一道倩影。
  谚语说:“夏至不热,五谷不结。”炎热是夏的本色,也是大自然的馈赠,作物蓬勃生长,一切欣欣向荣。可酷暑难耐,依稀记得儿时的夏日多半在河塘中度过。同村的男孩儿们瞒着大人,光着屁股跳进水里,痛快地游泳、追逐、嬉闹。有时上岸从地里摘点瓜果吃,美滋滋的;有时一个猛子扎下去,抓一把螺蛳或摸几只河蚌。那种开心劲头,似乎忘了头顶上的烈日。每每有人问我会不会游泳时,我反问一句,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能不会游泳吗?
  绿是盛夏主色调,目之所及,叶肥绿浓,绿浪翻滚,那么热情,那么繁盛。浓荫蔽日,像撑开一把把巨伞,心头漾起的是澄净。绿意盎然的枝条扯住衣袖,想留你多凉快一会儿。菜园里果蔬疯长起来,豆角牵藤,顺着竹架子蹭蹭蹭地往上爬,成了一道道绿帘。南瓜的藤蔓恣意铺开,金黄的花开得灿然,点缀在葱翠间。不等到番茄红透,就想吃上一口。青翠的黄瓜挂在架下,随手一摘,便可入口……
  田野苍翠,绿油油的秧苗铺到天边,借着滚滚热浪,一个劲地生长。走在弯弯曲曲的田埂上,听到青蛙呱呱叫,却不见影踪。当靠近时,蛙声停了,忽然扑通一声跃进水里,待浮上水面,离我已有一段距离,然后用最擅长的蛙泳快速游走。蛙声十里,时而高亢,时而舒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株株秧苗在阵阵蛙声中渐渐抽穗扬花,我仿佛闻到金灿灿稻谷的清香。
  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蝉开始鸣叫了,或独唱、或合唱、或急促响亮、或婉转悠扬,从四面八方响起,此起彼伏。蝉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太阳越热辣它们越卖力,简直到了声嘶力竭地步。蝉声勾起我儿时情愫,记忆总是那么香甜。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自古就有吃面的习俗,名曰“入伏面”。当麦子收上来,晒几个太阳,圆鼓鼓的麦粒散发淡淡的香气。父亲早就准备了,挑一担麦到几里外的加工点,换回新磨的面粉。这天,父亲和面,用劲揉着面团。母亲则用擀面杖将揉好的面团一次次推擀,圆圆的面团渐渐地变大、变薄。然后一折一叠,一刀刀飞快地切下,成了细细长长的面条。为防止粘连,撒些面粉,晾一会儿再煮。面条加几把青菜一并放入铁锅中,在开水中翻滚着,不多时就熟了。母亲用笊篱捞起,那时没有丰富的浇头,简单地加入酱油、葱花,来一汤匙荤油。面条根根清爽、滑溜,有筋道,一碗下肚,唇齿留香,身心舒爽。在伏天到来之际吃碗面,浑身冒汗,仿佛体内的湿气随之祛除,人也精神多了。或许,这正是夏至吃面的一个缘故吧。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虽白天渐短,但夏日悠长,万物向美而生、向阳而长,愈来愈激情澎湃,愈来愈活力张扬。夏至不仅有“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的热辣酣畅,也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诗情画意,让我甚是欢喜。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