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文学路上的导师
——念恩师王老师
  □孙金生
  细数我十四年的求学生涯,我尊敬的老师有很多,但最尊敬的就是我的语文老师王老师。
  想到王老师,我立刻就会想起那个身材瘦削、面容清癯的中年男子,他轮廓分明的脸上,始终保持着严肃的表情。
  王老师的板书很漂亮,粉笔字刚劲有力,透着一种傲人的风骨,给人一种异常振奋的感觉。王老师讲课有个特点,那就是常常走出课本,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把课文的背景和深度无限延长,给同学们一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他总能抓住内容的本质,说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又能发掘课本本身的新意,让同学们感觉到,方块文字原本蕴含的意义有多深远。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王老师的语文教学别具一格,比如布置作文作业,他采用同学互评,老师终评,课堂讨论等方式。让每个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判断力,根据自己对作文的理解,指出别人作文的不足,从而去找出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根据同学的评语,他能轻松找出同学们对作文认识的水平。在班级讨论时,王老师会根据有代表性的作文,指出这篇作文的优点,说明优点在哪,如何去掌握。也会指出有什么缺点,让同学们如何去克服。他反复教导我们,要写“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好作品,就要多观察,多留心,多提炼!每次选同学们的作文时,王老师都会挑不同风格的作文当范文,给我们讲各种风格的特点,并且说明为什么一定要写出新意来的道理。
  王老师是一位对工作极度认真负责的人,为了提高同学们的作文水平,他成立了全校第一个文学社。他为文学社的工作操碎了心。找校领导给文学社要来了活动室,并且组织老师写书法作品装饰活动室,动员有写作经验的老师当我们的辅导老师,给我们上写作课。在他的努力下,同学们的作文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的一篇小通讯,还登上了河南的《当代中学生》杂志。另一位同学的散文,上了市级日报。王老师抓住时机,让我当小老师去各班给同学们上写作心得课,以此来鼓励同学们的写作兴趣。
  王老师还利用业余时间把同学们写作的诗歌和小说等“文艺作品”,带回家反复阅读批改。他认为精彩的,会画上线标注,认为需要改进的,会写上修改意见。再在上课时送给大家,有出色的好作品,还鼓励同学们去投稿。
  王老师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是他像班主任一样,对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特别关心和负责。好多次,由于食堂没有饭了,我们不得已跑到街上去吃,回来耽误上课了,王老师都等我们到齐才开始上课。然后,再用课余时间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有段时间,我有早恋的倾向。王老师就在业余时间,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开导我,叫我端正对待感情的态度。他给了一个极其生动的比喻:只有树木枝繁叶茂,才能长出丰硕的果实!让我心里产生了极大的触动,从而放弃了心里的杂念,静下心来进行学习。
  他不仅把课文讲得妙趣横生,还经常带一些课外读物给我们。如本县文联出的第一期报纸,第一本关于本县的新书。让我们不仅感知到外面精彩的文学世界,还激励我们去做本县第一,乃至本市第一,本省第一。让我们燃起了斗志,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时隔多年,我也加入了写作协会,在报刊上写了些豆腐块,出了本小册子,获了点小奖。但是,我始终明白,在我开始笔耕之初,那个把我往文学道路上引导,并且推上一把的,正是我的恩师,王老师。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