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之起点,辨之启蒙
□赵徐婷
2022版新课标“课程内容”中提出了学习任务群概念,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有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要求。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有两点具体的要求:能够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身边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家用电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胆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观察、请教、讨论等方式,积极思考、探究,乐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说出一两个理由。那么,要怎么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达成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便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
学·思之起点启发式生本,大单元联动
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其实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中就有所涉及。如二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这个单元围绕着“思维方法”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虽然内容浅显,但寓意深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呢?如《坐井观天》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跳出井口的青蛙会遇到什么情况,遇到谁,有什么启示?从而反向推理出井内的天空很狭窄,应该多开阔眼界;而在《寒号鸟》中,可以让学生故事新编,寒号鸟怎么做就不会死?试着找一找生存的法则,编一个寒号鸟没有冻死的故事。那么到了《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二次创作,可以是续编,也可以是新编,学生的思维从教师启发到自主拓展,形成大单元主线的思维任务群。同时,在思维活动的方式上,也可以结合同单元的口语交际《商量》展开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大胆想象的故事,在故事叙述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不必拘泥于说清楚文章蕴含的道理。
二年级学生还处于思维的萌芽期,通过这样的常态课,能够唤起他们多思考、多探究的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为中高段审辩式思维发展做铺垫的好方式。
教·辨之启蒙
巧搭建支架,任务群驱动
有了前期学生自主展开的学,到了二年级下册,我进行了一些教法上思维支架的搭建,设计了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组思辨教学活动。第五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这是对于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思维能力的梯度发展。
在教学《寓言二则》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从而得到自己的认识,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不局限于本课的寓言故事理解,而是结合《课堂作业本》中其他的寓言故事,通过课堂中板书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深化,如四格漫画式、思维导图式,达到通过任务群驱动启蒙的效果。
而在教学《画杨桃》这一课时,在课堂中主要突破解决三个思辨性质的问题——杨桃在课文里分别是怎么样的?(提出问题)What;为什么会有不同样子的杨桃?(找寻线索)Why;说一说《画杨桃》告诉了你一个怎么样的道理。(归纳总结)How。通过“3W”的思维层次上升,学生结合板书设计学会了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最后我让学生自己画一画从不同方向看到的杨桃,从课文走向生活实践,发展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评·辨之提升
交互式语境,展示台分享
交互式语境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可视化评价考虑到低段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学情特点。以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园地六写话《大自然的问号》为例,学生对这种交互式的思维拓展很感兴趣,但是缺少具体的语境和更为贴近他们生活的教学活动,因此我根据低段学生热爱观察的特点,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观察大自然,提出问题,回顾“3W”思维法则,查找资料尝试解决。
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疑惑和答案,对存疑处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讨论。
3.生成自己的提问,与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们互相交流。
通过观察、交流和生成三个阶梯式的思辨上升,学生自主选择思维主题,加之前面运用的各种方法,最后生成实质性的成果;同时让同学、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这场“思维风暴”,体现了在新课标下“学教评一体化”的落实。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疑问,是没有什么难度和思辨性的。但是通过找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就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的方法指引和实践,降低了学习难度,提升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2022版新课标“课程内容”中提出了学习任务群概念,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有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要求。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有两点具体的要求:能够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身边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家用电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胆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观察、请教、讨论等方式,积极思考、探究,乐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说出一两个理由。那么,要怎么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达成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便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
学·思之起点启发式生本,大单元联动
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其实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中就有所涉及。如二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这个单元围绕着“思维方法”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虽然内容浅显,但寓意深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呢?如《坐井观天》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跳出井口的青蛙会遇到什么情况,遇到谁,有什么启示?从而反向推理出井内的天空很狭窄,应该多开阔眼界;而在《寒号鸟》中,可以让学生故事新编,寒号鸟怎么做就不会死?试着找一找生存的法则,编一个寒号鸟没有冻死的故事。那么到了《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二次创作,可以是续编,也可以是新编,学生的思维从教师启发到自主拓展,形成大单元主线的思维任务群。同时,在思维活动的方式上,也可以结合同单元的口语交际《商量》展开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大胆想象的故事,在故事叙述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不必拘泥于说清楚文章蕴含的道理。
二年级学生还处于思维的萌芽期,通过这样的常态课,能够唤起他们多思考、多探究的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为中高段审辩式思维发展做铺垫的好方式。
教·辨之启蒙
巧搭建支架,任务群驱动
有了前期学生自主展开的学,到了二年级下册,我进行了一些教法上思维支架的搭建,设计了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组思辨教学活动。第五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这是对于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思维能力的梯度发展。
在教学《寓言二则》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从而得到自己的认识,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不局限于本课的寓言故事理解,而是结合《课堂作业本》中其他的寓言故事,通过课堂中板书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深化,如四格漫画式、思维导图式,达到通过任务群驱动启蒙的效果。
而在教学《画杨桃》这一课时,在课堂中主要突破解决三个思辨性质的问题——杨桃在课文里分别是怎么样的?(提出问题)What;为什么会有不同样子的杨桃?(找寻线索)Why;说一说《画杨桃》告诉了你一个怎么样的道理。(归纳总结)How。通过“3W”的思维层次上升,学生结合板书设计学会了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最后我让学生自己画一画从不同方向看到的杨桃,从课文走向生活实践,发展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评·辨之提升
交互式语境,展示台分享
交互式语境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可视化评价考虑到低段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学情特点。以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园地六写话《大自然的问号》为例,学生对这种交互式的思维拓展很感兴趣,但是缺少具体的语境和更为贴近他们生活的教学活动,因此我根据低段学生热爱观察的特点,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观察大自然,提出问题,回顾“3W”思维法则,查找资料尝试解决。
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疑惑和答案,对存疑处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讨论。
3.生成自己的提问,与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们互相交流。
通过观察、交流和生成三个阶梯式的思辨上升,学生自主选择思维主题,加之前面运用的各种方法,最后生成实质性的成果;同时让同学、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这场“思维风暴”,体现了在新课标下“学教评一体化”的落实。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疑问,是没有什么难度和思辨性的。但是通过找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就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的方法指引和实践,降低了学习难度,提升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