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让自己有光
□徐 明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节奏与工作节奏。小区封闭、杜门谢客成为常态;在厨房练厨艺、对着电视屏幕举杯,成为那一阶段朋友圈的“最时尚”或“最流行”。
  这些貌似乐观行为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煎熬。贾樟柯就曾在一篇文章中坦言:“我上网、刷微博、看微信,没过几天也开始厌倦了这样足不出户的生活。”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总想跨越时间与空间,走向熟悉的单位,走向亲切的学校。
  但是,走出无聊与无奈,终究还是要靠自己。既然做蛋糕、做面包并不擅长,对着电视屏幕喝酒又有点夸张作秀,那么,我想——还是找点电影来看看吧。
  开始的电影点播,颇有点意识流,点到什么就看什么,或者是有的电影看到一半,无意间又看到或想起什么电影,于是随着兴趣又换了节目……
  这样的观影生活没过两天,无聊与无所事事的感觉依然挥之不去,而一种教育人的职业习惯在不经意间袭上心头:既然散漫的观影方式仍然无聊,何不以教育人的视角,与各式各样的电影做一番对话?在我看来,好的电影不仅能温暖人心,更能启发我们对自身、他人乃至世界的思考。为人师者看电影,尽管生活消遣依然是重要目的之一,但是,以此促进生涯发展、辅助改进教学,尽管不能说每一次都是“有心栽花”,但起码能够起到“无心插柳”的作用。
  哪些电影才是我们需要的呢?这也是一个边看边找、边找边看的过程。这些电影,有的来自自己的发现,有的来自亲友家人的推荐,后来,更有全国各地教育合伙人的介绍。就这样,我基本上按照一天一部甚至一天两部的节奏观看,看完电影,做一些思考,并在微信朋友圈发一些随想,而各地朋友们的意见、建议与推荐,又反过来鼓励着我第二天的观影行动。就这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观看了《地球最后的夜晚》《地久天长》《求求你,表扬我》等国产类型影片,也观看了《天才捕手》《触不可及》《蒂伯巴赫村的孩子们》《怦然心动》等经典国外影片,还重温了《不拘小节的人》《小猫钓鱼》等年代甚为久远的老影片、动画片。随看随思——去努力发现电影的主题与教育的问题究竟有什么共通之处,比如,如何教学生认清自我,如何坚持为了成长而等待,如何对待学生的梦想,等等。随思随改——去探索教育教学实践中某一个老调重弹的话题或者有待细节改进的技术,比如,如何对待早恋,如何对待说谎,如何对待作弊与逃学,如何深化德育改革,等等。
  我想的都不是高大上的教育理论,面对的也都是学校与育人实践中的常见性、现实性问题,所以,便觉得有话说,也有兴趣说,而且说起来还能够引起更多朋友的共鸣与研讨,仿佛一发而不可收,到2020年6月,检点篇目,观影竟达60余部,文章竟至50余篇,从中再做删减,形成如今这本《光影启迪教育》,作为《思维影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的姊妹篇,诚惶诚恐地奉于各位教育合伙人手中。
  观影、思考、写作的过程,不只是一个与职业对话、探索改变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的过程。与职业对话、探索改变、自我成长,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到教育与教学的实践,回到立德树人的使命。学习是多元的,育人是整体的,“五育”是融合的,问题是无处不在的。而一部适合的电影,真的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提升、为家长的陪伴教育提供适宜的、有效的支持。人只有常行常省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获得存在感,对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幸福力的提升,也需要教师对教育现状的理性检视,这是专业的要求,更是教育初心使然。我向来认为,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自我配置能力。良好的自我配置能力能够使我们在最适合的时间把自己放置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使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知识和技能得到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让自己有光,教育才会熠熠生辉。(摘自《光影启迪教育——给教师的29堂电影课》;作者:徐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