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一味梅干菜
□郭发仔
  走南闯北,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可以不断变化,但藏在口舌里的味道,终究是改不掉的,稍稍牵引,故土的深沉与绵长,便被撩拨起来,奇怪得紧。
  前些日,与老家一个年轻教师在微信上初识,聊了几小时文字,相谈甚欢。翌日,他竟执意要给我寄点家乡味。我断然谢绝好意,执意不肯告知地址。不曾想,这娃儿聪明,不知从哪找到我的单位地址,硬是寄来一个大纸箱。看着途经一千多公里的大箱子,感觉有些沉重,迟疑着拆开,烫皮、豆腐乳、 萝卜干、豆豉油、梅干菜,一层叠一层,确实是老家乡间特有的土货。一件一件地拣出,熟悉的味道在鼻息间萦绕,我知道,那是故乡飘来的味道。
  梅干菜是薄膜袋装的。起初并不知道是梅干菜,一整棵青菜被切成两半,根部泛白,叶片完好,白褐色,经脉清晰,枯而脆,在淡黄色的薄膜袋里。抽出一扎来,有浓郁的沉香吸入鼻窦,撞击在海马体上,猛然想起是梅干菜。
  在乡间冬季的园子里,青菜是廉价之物,简单打理,便长得青青郁郁,在风霜里独领风骚。不过,青菜口感不讨好,相比白菜菠菜粗糙了些,人吃不完,猪也吃不完。乡人质朴聪慧,用青菜经脉里生就的韧性,应付冬春时令的青黄不接,做成梅干菜。一并从根部砍了来,在门前的水渠里涤去泥土,挂在竹篙上沥水,接受冬阳不温不火的照顾。一日或两日,青菜脱去水分,原本葱翠的茎叶变得柔软,颜色深了一层,恰似等烟雨的天青色。风得半干的青菜收入坛罐中密封,倒扣上碗,淋上水。三五日后取出,与氧隔绝的青菜自行发酵,青色褪去成淡黄,有轻微的酸香释出。上甑文火蒸十余分钟,取出晾晒一日,再蒸一次后晾晒,真正的梅干菜便成。
  旧时,梅干菜的好,在于接济碗里的吃食。冬季制作的梅干菜,收上三五月不坏。农家日子闲不下来,忙完田里忙土里,忙完家里还要到外面找几个零花钱。回到家里搞不赢,园子里青苗尚小,梅干菜便是超级替补。大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乡下过来的,对这种日子记忆犹新,单调的味道里总有一种奢侈的回味。乡间会制作梅干菜的不多,时常有善作的大婶大娘,在冷飕飕的北风里,拿了一扎梅干菜,乐颠颠左邻右舍送去,见面一顿推搡,两张憨厚的笑脸,点燃了两个简单的家庭。寒苦里见深意,真真是人间真情难得。后来日子见好,荤腥多了,梅干菜还是梅干菜,不过成了一味画龙点睛的配菜。老家逢年过节做扣肉,肥腻的五花猪肉切成一瓣一瓣,煎至微黄取出;大香料炒香,倒入切碎的梅干菜翻炒数分钟,加料酒、酱油、耗油炒匀,添清水煮开。梅干菜收汤后倒出备用。五花肉皮层朝下放入海碗,铺上梅干菜,蒸约一小时后取出,倒扣盘中。蒸时逼出的汤汁滗入锅中用水淀粉勾芡,淋在肉上。这道菜是乡间席上的硬菜,动筷子时叫梅干菜扣肉,吃完了叫扣肉梅干菜,在逢年过节的荤腥里,梅干菜最能抵制脂膏的腻味。
  其实,我是不会炒梅干菜的。抽出一扎来,青菜硬气的经脉仿佛故土的标本。凭着乡间生活的经历,逻辑推演了一番,浸泡,切丝。取了去年老家带来的烟熏腊肉,半煎半炒,各色调料依次倒入,梅干菜殿后,撒上新鲜红辣椒灰,加半杯啤酒,大火烧三五分钟收汁,出锅,色香味马虎得还行。腊肉是吃多了的,席间奔了梅干菜去,一筷子夹起,丝丝缕缕的有书卷气。梅干菜吸收了腊肉的油脂,腊肉吸附了梅干菜的酸爽,雅与俗在碗里握手言欢,媾和出了一种无可挑剔的和谐雅致,宛若书画里的闲章。
  老家的年轻教师发来工作照,着实年轻,有抑制不住的朝气。说起梅干菜,微信发来的文字里都是小激动。梅干菜是他外婆亲自做的,他专门跑几十里地带回县城里寄给我的,说我一定喜欢,也一定会想起老家的味道。
  其实,老家的味道一直都在。只不过我没有跟他说,因为在他乡柳暗花明的时节里,我本身就是一味经得住收纳的梅干菜。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