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永恒的卷轴
□陆春祥
  这两个映像,一定在黄公望的脑子里深深扎下了根,并时刻要喷薄而出:吴均《与朱元思书》的“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范仲淹赞严光的“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富春江的独绝山水,严子陵的高德遗风,一条向往已久的清江,一个终生仰慕的高士,两景成两愿,深入骨髓。
  终于,在六百六十多年前的某天,黄公望七十多岁时,两个夙愿一同实现。他选择了在富春山江畔的庙山坞隐居,这里前瞰江,后靠山,白鹤墩上时有白鹤飞翔。他追着严子陵的高风,闲居修道,浅绛山水。对晚年的生活,他相当满意,“构一堂于其间,每春秋时,焚香煮茗,游焉息焉”。“息”什么?自然是息名利之心了,有这样山水相伴,还有什么可念想的?一定是“不知身世在尘寰矣”。
  此时的黄公望,已声名大成,一切看轻看淡,就连画了长达三年的《富春山居图》,也是应无用禅师的要求,专题落款,这幅画,就送给无用师了,无用享有永久的拥有权。
  于是,描绘富春江一带初秋景色的《富春山居图》,就成了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一般的评论苍白无力,看同时代倪瓒的高度评价:大痴画格超凡俗,咫尺关河千里遥。明代大画家董其昌评价:子久画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深融,不落畦径。清代画家邹之麟,则将山居图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起推崇。清代画家恽南田谈黄公望的技法之变时称赞: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极矣!
  好画会长翅膀,藏不住的。
  明代大画家沈石田(沈周),花重金买得《富春山居图》,朝夕相伴。在请好友题款时,哪想好友的儿子无赖,将画藏匿偷卖。沈周宅心仁厚,欲哭有泪泪三行,极度思念中,他凭记忆背临了一幅《石田富春山图》。毕竟是唐伯虎、文征明的老师啊,因日日钻研,他对黄公笔下的山、水、景、人,烂熟于心,七米的长卷,也是一气呵成。我站在沈周的背临图前,仔细观察,数人——一个渔夫,一个渔夫,一个一个又一个,这里一个,还有一个,还有一个,哎,怎么多出一个人了?黄公笔下画了八人,沈周笔下多了一人,难道是记差了?极有可能!但我宁愿这样想:那多出的一个,并不是沈周记得不准确,而是有意为之,那一个,喏,倚在临江草亭边,戴着斗笠的,就是沈周自己,他已沉浸在黄公美妙的山水里,并幻化为富春山水的精灵了,人画合一!
  无用禅师也是眼毒,他断言:未来的书画收藏界,将因此画而风波迭起,甚至会有巧取豪夺的阴谋!这实在是一个不太好的谶:你想永久拥有,别人也想,甚至比你更想。
  果然,吴之炬得到了画,珍爱至极,又将画传给了儿子吴洪裕,儿子显然比老子更喜欢山居图,寝食与共,弥留之际,要焚图相殉。不幸中的万幸,被侄儿吴子文救出,但抢出来的画卷,已经烧去卷首,吴侄遂将其揭下,把剩余长卷又重新裱装。从此,山居图卷分成两部分,这就是现今传世的《无用师卷》和《剩山图》。现在,《无用师卷》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剩山图》藏在浙江博物馆。2011年,“无用”见到了“剩山”,合璧场景,盛况空前。如今,它们都静静地躺在两岸的藏馆内,各自述说着尘湮的历史。
  自黄公后的六百多年间,《富春山居图》就成了中国名画的代表。普通民众喜欢不稀奇,元明清那些著名画家如此钟爱追风,才是奇观。
  除沈周外,明清不少画家都仿背临过《富春山居图》,很多仿图也都成了稀世珍品。
  细看清代的两位画家。
  王原祁,“清六家”之一,擅山水,以黄公望为宗师,用笔沉稳,元气淋漓,自称笔端有“金刚杵”。他晚年的代表作《仿黄公望富春山》图,层岩圆峻,峰峦叠嶂,山云雾缠,高树披背,亭阁隐约,山下洲渚江石,林木葱郁,屋舍错落。全画借角选景,递次深入,用笔虽简劲,意境却幽邃,既得黄公之神韵,更融入了王氏秀润苍浑之笔力。
  查士标,“新安四大家”之一,善画山水,笔法清劲秀远。他的《富春图》,也仿黄公望,笔触清快,疏散简率,可分远中近三个层次观赏。远山,陂陀峻峭,密林深绿,高台草亭,岸湾逶迤,沙渚之间,小拱桥相接。中景,绿树茂林间,房舍隐隐,土台垂柳边,长木桥之上,一宽衣高士,策杖前行。近岸,乔木耸立,似有成熟果树挂满枝头,水草幽青簇簇,苔绿缀地,农家瓦舍前后相连,浅滩孤舟惬意自横。虽为仿作,却也潇洒纵横,散漫超逸。
  富春江边的东吴公园,有一片刚刚落成的独特建筑群,曲面屋顶,似富春江水波连绵起伏,整个巨大的建筑,看起来就是一座山,它是著名建筑设计师王澍设计的公望艺术馆,已经将富春山水与《富春山居画》融为一体,俨然富春山居的小世界。丙申秋,艺术馆内,“竹林墙”夹杂着上千平方米的展厅,元明清诸多著名画家,他们带着自己临摹和创作的作品,向黄公望膜拜来了:
  沈周,《石田富春山图》;董其昌,《临富春山图》《仿大痴山水》;蓝瑛,《仿黄公望山水》;赵左,《富春大岭图》;张宏,《仿大痴富春山图》;高岑,《临富春山图》;恽寿平,《富春山》;王原祁,《富春大岭》《富春山图》《仿黄公望富春山》《仿大痴山水》;李为宪,《富春大岭图》;沈宗敬,《富春图》;高树程,《仿富春山居图》;方琮,《仿黄公望富春山图》;奚冈,《仿黄公望富春图》;黄均,《富春山居图》;等等。
  三十几位大家云集富春江岸,古代山水名画在中国南方的一次集中展示,他们都因黄公望而来,因《富春山居图》而来。我仿佛置身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中,元明清的大画家们相互作揖寒暄,公望先生,居中而坐,仙风道骨,他捋着长须,不时点头赞允,颔首间,他又见熟悉的峻岩、江月、流水、松涛,当然,还有自己满意的呼吸,一颗如严子陵般安顿的闲心。
  富春山依旧险峻挺拔,富春江水仍然汩汩清流,公望富春,时间和意念流动着的,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人文和生命境界,永恒的卷轴。

  作 者 简 介
  陆春祥,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散文随笔集《病了的字母》《乐腔》《笔记的笔记》《九万里风》等三十余种。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报纸副刊作品金奖、报人散文奖等奖项。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