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尊重个体差异 促进和谐成长
——例谈学困生转化工作
  □赵宁
  学困生是指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相对于其他的学生,学困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知识。人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在一个阶段成绩不佳而剥夺了其享受快乐童年的权利。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学困生的学习氛围,让其生活和学习环境得以保障。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尊重这种个体差异。同样的一节课,反应快的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反应慢的学生却一知半解。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有一定耐心,给反应慢的学生以消化的时间,一味地催促往往会使其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原本率真阳光的本性。
  例如,小王同学是一个胆小内向的男生,在班级遵守纪律,从不惹是生非。他上课虽然认真听讲,但思维没有深度。与老师目光相对时,他的眼神也经常躲闪,缺乏自信。因此,当他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我都会耐心地鼓励他道:“你说得很对,想好了慢慢说。”逐渐建立起小王同学的自信心。
  对待学生公正公平
  作为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其最担心的是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老师偏袒优等生。阳光对自然万物都是公平的,大树因为身高而享受着阳光,不能因为小草矮小就剥夺其享受阳光的权利。
  例如,在一节语文课上,班上最坐不住的小马同学,频频转头看后面的小李同学,似乎还在小声地嘀咕着什么。我询问原因,小马同学很委屈地说,小李老在后面扯他的帽子,给他的帽子里塞东西。我一看,果然,小马的帽子里有一卷胶带。我当即在全班同学的面前,严肃地批评了小李,小李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小马道歉。借由这件事,我告诉全班同学,不管谁犯错误,老师都会尊重事实,公正公平。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
  有时候,老师无意中的一句鼓励、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拥抱就会给学生带来心灵的触动,也许老师已经淡忘了,但却永远留在了学生的记忆深处,成为他们永久的记忆,带给他们成长的力量。
  例如,我班里的学生小迟,尽管学习成绩不好,但他什么事情都尽力去争取,积极向上,并没有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而自卑。我也注意呵护小迟的上进心,只要他愿意去做的,都尽可能满足他的愿望。他在期末的考场作文中回忆了一件往事,运动会前夕,要选运动员,因为他长得胖,在选择跳绳队员时,同学们都反对他参加,而我认为要鼓励他的积极性,坚持让他参加。他在作文中写道:“我绝不能辜负您的信任!在接下来的前挽花练习中,我从头开始,拼尽全力,在短短的两个月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年级前三的成绩,这是老师您赐予我的力量啊!”
  毕业典礼过后,小迟的家长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毕业了,特别舍不得您,谢谢您!”话语虽短,但情感真挚。老师对孩子的鼓励与关爱,不仅能浸润孩子的心灵,家长也会心生感激。
  我认为,学校教育就是要正视孩子的个体化差异,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提高孩子的积极性,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谐成长,快乐前行。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