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如何在高中化学课中渗透德育
□朱永录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教育教学全过程。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结合化学实验及化学史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从经典实验中回顾科学家探索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实验的思维方法。化学史不仅记载了化学学科的孕育、产生、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而且以独特的方式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是科学精神最集中的载体。比如高中化学必修2中,通过介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编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苯,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研究苯的分子结构的过程等化学发展的历史,使学生学习科学实验的思维方法,感悟科学家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结合基本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高中化学必修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优质素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其既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依存的。从反应的实质来看,氧化反应是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而还原反应是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失去电子和得到电子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但是二者又互相依存,互不分离,且同时发生,不可能独立存在。此外,高中化学必修2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理论也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素材,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虽然是两个不同方向的反应,但是正反应和逆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不可能有孤立的正反应或逆反应。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相对的平衡,是动态平衡,而不是绝对的平衡。通过化学平衡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事物内部的矛盾性。通过讲述化学平衡与其他平衡一样,都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让学生理解矛盾双方的斗争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变,两者互为存在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结合我国化学工业发展成就教学,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在高中化学必修1的碳酸钠教学中,结合我国纯碱工业的发展史,向学生介绍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侯德榜从学生时代就不懈追求、刻苦钻研,为了祖国的化学工业,他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最终,侯德榜发明了世界制碱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打破了索尔维集团对制碱技术的垄断,结束了中国使用“洋碱”的历史,并为祖国的化工事业奋斗终生。通过介绍我国冶铁工业、冶铝工业、硫酸工业、化肥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新型非金属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化学知识,为我国化学工业再创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合资源综合利用教学,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涉及有毒气体SO2、NO2、Cl2等的实验要注意尾气的回收处理,结合工业制硫酸、制硝酸、合成氨等教学,使学生明确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在得到所需产品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教育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陕西省陇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