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微课在小学音乐器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马虹 付喻 蒋乐 仝桐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结合平时教学中的问题,笔者研究了微课在音乐课堂器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并从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做法。
  一、微课在葫芦丝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掌握葫芦丝,笔者团队录制了有关葫芦丝教学的微课。用短小的微课让学生的音乐修养得到提升,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葫芦丝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
  比如,在微课《初识葫芦丝1》中,通过微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傣族的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对我国传统乐器葫芦丝的发音特点、音域音色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微课《初识葫芦丝2》中讲到葫芦丝的起源,以及葫芦丝的构成,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葫芦丝是由葫芦、发音管、发音簧片三部分组成。从外部构造来看,葫芦丝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从音律、音色上看,葫芦丝的音乐表现极具张力,对抒情、柔和作品的演奏最为得心应手。在几分钟的微课中,学生不仅对葫芦丝名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对葫芦丝具备更深入的认识。在葫芦丝教学中,指法是最难的内容,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讲,在最初接触葫芦丝时,每个音的指法是学习的难点。经过课堂实践研究,笔者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总结出了一套能够快速记住葫芦丝每个音的指法。利用微课将指法音阶讲述给学生,便于学生在家练习音阶,找准指法的规律。学生观看微课《葫芦丝音阶指法练习》并练习多遍之后,葫芦丝的音阶指法难点迎刃而解。学生可通过葫芦丝指法微课找到如下规律:从下至上依次为1、2、3、4、5、6、7孔,其音调根据音阶全音与半音的关系依次上升,通过微课学习学生记住了葫芦丝音阶从低至高的顺序,在课堂教学中葫芦丝的指法就相对简单得多。
  葫芦丝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乐器,其自身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学校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引入葫芦丝这门乐器,积极推进葫芦丝教学与微课的结合,化解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微课在口风琴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将口风琴教学安排在低年级,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力受限,使用微课可以非常直观有效地辅助口风琴教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进行重难点讲解、歌曲熟练度训练等,可以让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在初学口风琴时,为了让学生认识音阶,笔者录制了微课《口风琴音阶练习》,将五线谱上的do、re、mi、fa、so、la、xi和口风琴琴键相对应,让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每个音的演奏指法,有效地避免了教师示范时有学生看不清的情况,对学生认识音阶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学习《早上好》这一课时,引导学生用口风琴吹奏三拍子的旋律,哼唱二拍子的旋律。为了让学生准确演奏三拍子旋律,笔者借助录制的微课,让每位学生清晰地看到所弹是哪个琴键,以及弹奏的指法,并指导学生跟着视频反复练习,很快学生就能准确演奏旋律了。
  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在学习音阶后就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每个音,也有很多学生是不能熟练掌握的,所以通过微课来教学,可以让这部分同学直观地看到,及时跟上学习进度,同时也减轻了老师多次的示范和补充教学的压力。
   三、微课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音乐课与其他学科一样,必要的课前预习作业学生要主动完成,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笔者会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布置预习作业,并录制预习微课,让学生利用短暂时间就对预习内容入心入脑。
  例如,在学习《欢乐颂》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有深入的了解,课前我们几位老师录制了微课《带你了解贝多芬》和《欢乐颂》,通过画面、讲解、示范、聆听,让学生走进贝多芬所生活的时代,带着他们了解少年、中年、晚年的贝多芬,同时让学生聆听竖笛演奏的主题乐句,熟悉并掌握主题乐句,因为有了课前的铺垫,课堂上学生对这首音乐理解得非常准确。课后,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了延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小乐器演奏,学生回家后都积极主动地跟着微课学习。
  作为音乐教师,要善于使用信息技术,并充分认识到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要将微课合理地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全面落实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