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提高《论语》阅读实效性的三点体会
  季 虹
  《论语》是儒家经典,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我对《论语》也一直在学习和研究,对于如何学好《论语》,有几点切身体悟,愿同大家分享交流。
   从思想上认识《论语》的价值
  《论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各方面的言论。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
  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一本政治哲学书,它的治国理政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在也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也有人说半部《论语》可修身,《论语》中的为人处世之道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内圣外王之道,就是讲我们每个人内在的自我修养,以天下国家大任为己任;二是达兼穷独,通达后就要帮助他人,困厄时要能够独善其身,克已复礼,不给别人添麻烦。
  孔子的哲学思想、德治思想、礼治思想和倡导社会公平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孔子的“和而不同观”与“诚信道德观”,对当今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可以从《论语》中去汲取智慧,从而去寻找出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把金钥匙,从而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得以发扬光大。
   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论语》不能死记硬背,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钱逊先生曾经提醒读《论语》时应当注意的六个点非常切实:用在自己学做人上,读过当有改观;虚心虚脑以读之,忠实文本原意;逐字逐句求解析,读一句即当受用一句;切实在“做”上教人,不必上升为理论;考据、义理、篇章不可偏废;有所取舍损益,结合时代再运用。
  我的做法一是选好版本。通用比较多的是杨伯峻先生的通译,我个人更喜欢平易近人的入学之书,比如钱逊先生的《论语读本》,集众多前人成果而准确传达原意,又做了一些个人阐释,阐发了当代的价值,能够在初次阅读中解答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待读得深了,可以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钱穆的《论语新解》。二是勤做读书笔记,阅读时将重难点标注出来,精美的语句摘抄下来,感悟记下来,对读书笔记分类整理,再选择感兴趣的精读细读,既有利于记忆,又有利于理解。三是要放声朗读,每天要给自己固定的时间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真正读熟练时,《论语》已经深深走进你的心里和思维里,文化基因的密码已留在了你记忆深处。四是敢于邀约以文会友,并在讨论中大胆表达,相互监督,还可交流见解,倾听彼此不同的意见,更好理解把握《论语》本质。
  学生阅读的书目有李长之的《孔子的故事》,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可以参看的视频资料,有百家讲坛的鲍鹏山教授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山东卫视的新杏坛演讲《孔子九讲》等。
  做到学与思有机结合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不思考,就是读死书,会茫然不解;而只空想不学习,就是空想主义,会疑惑不解。思考不能脱离学习,学习和思考两者应该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反观生活,也是这样。我们要一边学习汲取知识,一边思考提出问题,才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些同学看起来学习很下功夫、很努力,能把所有课文都背下来,可是成绩就是一直上不去,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是他们学完背完后没有复习没有思考,只是读死书。只有认真地学习,不停地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创造。
  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思考,批判接受。《论语》思想博深,时代久远,所以带上思考,才不会让我们误入歧途。既要以文解文,读懂孔子原意,提高审辩思维,又能置身新时代,客观理性评价其价值,发挥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最大价值。
  学习《论语》,就是在洗涤我们的思想浮尘,升华我们的道德因子。因此,加强学习是我们第一任务,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经典汲取更好营养,切己并助人,成就君子。在认真读书的同时进行思考,即“学以治之,思以精之”。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