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秦惠琴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方面,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抽象思维水平较低等原因,使得他们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感觉很困难。而教育信息技术的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生活化,使数学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我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图形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每节课来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利用信息技术恰当巧妙地创造直观形象的情景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为整堂课的教学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成长的脚印》时,我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孩子们在海边玩耍的视频,其中有三个孩子正在沙滩上比谁的脚印大,看到这里同学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产生了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自然而然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二、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的过程展示,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人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特别是小学生对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对抽象的事物理解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用图片、实物、图形的拆分与组合等方式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模糊的东西清晰化,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新知识。
  在进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时,我利用白板功能从数学工具中选取了6个长方形,然后再用拖动功能将这6个长方形拼在一起构成长方体的展开图,接着用窗口播放器播放了一段Flash动画,将这六个面折叠得到一个长方体。这时我提问:“这6个长方形做了长方体盒子的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做了长方体的表面。”“说得好,这6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教学既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还促进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教与学的双方互动,有利于构建教学的和谐关系。
  蒙台梭利说:“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她把学生动手操作,自我探索的重要意义揭示得淋漓尽致。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一些具体操作,成为讲台的“主人”,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构建起教与学的和谐双方活动。
  我在教学《露在外面的面》时,先设计了一个房间的墙角作为白板页面的背景图,然后让学生上台拖动正方体堆放在墙角,正方体的个数可以任意选择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堆放的样式,其余学生数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同学们争先恐后,都想上来一试身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形式多样的课堂训练,有利于扩大课堂容量。
  课堂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程度。
  在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马上展示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鱼缸,让学生计算做这样一个鱼缸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又展示出一台洗衣机,要为这台洗衣机做一个布罩需要多少布料;还展示出一截长方体的铁皮管道,计算做这样一截铁皮管道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形象的事物摆在眼前,学生很快就发现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不都是计算出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得到了锻炼。
  总之,教育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未来,教育信息技术一定会更科学、更完善地服务于教学。
  (作者单位:陕西省勉县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