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吕艳
  幼儿刚入园,要经历一段从哭闹不止的分离焦虑期,到慢慢地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玩,做游戏。可他们之前在家里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由家长细心照顾,基本上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平时怎样来培养他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对小班幼儿的管理经验,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对于做的习惯,我们倡导“少强求、少批评,多鼓励、多帮助”的原则,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平时利用社会教育活动时间,多给孩子们讲一讲,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告诉他们好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别人来帮忙。如自己收拾桌子,自己拿水杯喝水,自己扶碗拿勺吃饭,自己端凳子坐,自己脱衣服上床睡觉,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等,当他们进步时,多夸夸他们“小能干”“你真棒”。二是当孩子不会做事情时我们应该先指导,再鼓励,最后给予帮助。每天孩子起床后,保育员老师把衣服发给所有小朋友,先教他们方法,再鼓励他们自己穿,多数小朋友都能自己穿好。有两个小朋友拿着衣服跑过来说:老师,帮帮我,我不会穿。我说:你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不会穿?你们先把衣服袖子翻过来,再把衣服帽子戴头上,两手伸到袖子里,就穿好了。乐乐小朋友按照我说的穿好了,高兴地说:谢谢老师!贝贝小朋友怎么也穿不上,还哭了。后来,在我的帮助下穿好了。三是利用儿歌、故事、图画讲述,对幼儿不但进行情感教育,还使其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儿歌《我不再是小宝宝》、歌曲《做饭饭》、图片《我爱劳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等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做好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平时在幼儿园里一点一滴地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会很慢,如果发挥家长的作用,相互配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家园共育呢?一是告诉家长让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其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如自己整理玩具,自己吃完饭端碗,自己去倒垃圾,自己穿衣系鞋带,自己刷牙、洗脸、洗脚、入厕等。多表扬,孩子做事积极性就越高。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先问他自己怎么做,家长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不行的话再帮忙。二是家长可以利用感恩节活动,让孩子给家长洗脚、捶背、端饭,做简单的手工作品等,这样不仅教育孩子的思想,还锻炼了他们做事的能力。三是告诉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能力。如果孩子自理能力差,要有耐心地反复训练,多教方法,少包办,多鼓励,少训斥,慢慢地孩子做事的能力就提高了。
  小班孩子幼小可爱,是含苞未开的花蕾,各方面能力比较差,需要老师用爱心去呵护,耐心去指导。相信,一年的锻炼他们生活自理能力会得到提升,个个都是小能干,完全会自己做简单的事情。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功县工业园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