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提升小学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海洋
  要想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在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总结数学问题规律的能力,既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在课程内容设置、内容讲解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提升。本文将提出几点提升小学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建议。
  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应用计算能力,因此教学内容应当有所提升、难度也随之增加。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最根本的是要推动学生拥有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内外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围绕着这一教学目标任务来开展教学设计和学生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一、提升课堂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提升课堂质量和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互动的教育活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的主导者,应当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自觉提升课堂质量,并向学生传递优质的数学知识,保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以便学生拥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认真听教师的课程讲解、学会课堂中的基本内容,从根本上提升数学知识储备量,拥有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讲好数学课的基本内容和学生学好数学基本知识,是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所在,也是关键所在。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来进行公式的推导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的分析。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注重讲解数学基础知识内容,向学生传递知识,还需要着重抛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拥有正确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大有裨益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升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知识储备基础。可以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进行自我思考,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和应试者,充分理解题目和数学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升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从教师的教学方面,也要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进行双向互动的思考。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来提升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热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完善课堂设计,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