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单元组学习进行教学一年多时间,发现经过单元组学习方式训练后,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倾听、合作、表达、思维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越来越强,学习能力也有较大幅度提高。结合自己的经历,我将单元组学习方式、训练方法介绍如下:
一、建立单元组,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根据学科、学习内容和任务,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建立相适应的单元组,形式有小组、大组、超大组三种形式。小学阶段一般采用建原理形态组,从二人组(同桌两个学生)到四人组(前后两桌四个学生)到大组。具体要求:对学生分组学习内容、目标、时间限制有明确要求。主要包含干什么,怎么干?学习时间限定。小组3~5秒钟内建成,大组10秒钟内建成,超大组15秒钟内建成。提出问题后,要明确分组活动任务、时间等,训练学生注意速度、效率,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分组活动内容切合实际,适时、适量、适合学生知识能力水平。
二、单元组学习方式训练要循序渐进
单元组学习方式训练要从少到多、从易到难。教学活动中常用的几种单元组形式:最小的单元组是二人组,一般有同桌二人和前后二人的形式,最简单的二人组学习方式训练中,潜藏着单元组学习所包含的基本能力。训练时可将两个学生分为甲、乙(或1号2号),甲方向乙方展示学习内容,主要训练甲方的思维、表达、站位、利用周围资源的能力,训练乙方的关注、倾听、思考等能力。在简单的二人交流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对后一步建立人数更多的单元组、团队,完成较复杂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二人单元组学习方式从小学一年级就可以开始训练,最多两周学生就可以熟练掌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训练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二人组熟练后就可以进入四人单元组学习方式训练。
四人单元组训练流程如下:按座位编成1、2、3、4号(或甲、乙、丙、丁);轮流担任组长,每周一换,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安排学习分工,控制组内学习音量;学习前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一般按顺时针方向从1号开始展开学习活动或交换学习成果;组内互评互改时按顺时针方向评价;组内交互完毕后组长简单总结查漏补缺,或针对有误的地方纠正补充;以单元组为单位在班级展示或评比。
三、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宜的单元组
要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灵活建立相适应的单元组,可以2人、3人、4人等,人数不等。初读课文,相互正音,采用同桌二人组。侧身面对面坐好,你一句我一句,轻声读课文,音量达到两人能听见为好,相互纠正是最简单高效的初级训练。默读,提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解决。“语文园地——展示台”教学适宜在大组合作交流,便于互相学习,互相评比。修改作文草稿,适宜在四人小组互相传阅并用修改符号修改。“快乐读书吧”的教学,适宜在四人小组互相传阅,交流读书批注。总之,单元组学习可以贯穿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经过两年的单元组学习训练,我深刻感受到运用单元组学习方式给课堂带来的变化:一是便捷(前后左右上下),二是灵活多变(人数不固定,随内容与任务决定),三是有弹性(人数不限、时间可变、随机组合),四是有效(时空控制,以“五防”作保障)。三年级时四人组学习方式已经达到熟练高效。到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专题学习、综合性学习、主题阅读交流等就可以达到大组和超大组。
当孩子们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单元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将伴随他们的一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当团队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收获的将是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互动高效的学习成果。
(作者单位:西安市经开区第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