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以“十字路口”游戏为例 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活动的思考
  李西彩 蔡海怡
   国外的研究普遍认为,幼儿园教学的天然游戏性质,决定了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属于一种师幼互动现象。师幼互动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程度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本文通过“十字路口”的游戏分析幼儿教师如何通过不同方式介入幼儿游戏活动,挖掘加强师幼互动的策略,以期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必要性分析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强调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幼儿期与游戏的天然联系使得游戏成为学前教育研究领域历来关注的重点。“游戏可以生成课程,课程也可以生成游戏”。可以说,幼儿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园的育人质量。以往的研究显示在游戏教学中,幼儿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研究呈现出教师高频率的介入幼儿游戏与介入有效性较低的矛盾,缺乏具体教育情境下的教师介入行为的过程研究,特别是介入时机和方式的研究,尤其是实践引导相对较弱。基于此,本文以“十字路口”游戏切入,通过不同的方式介入幼儿游戏,帮助幼儿教师理解介入幼儿游戏的必要性和具体策略。
   观察是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前提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幼儿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那么,幼儿游戏中何时何地需要以怎样的方式介入游戏,这是教师必须厘清的问题。而善于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教师只有充分观察儿童的游戏过程,分析儿童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对幼儿的游戏进展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适时介入帮助儿童发展并延伸游戏。例如中班孩子正在进行“十字路口”的游戏,有两个小朋友王某和李某只对车有兴趣,拿着车一会儿推倒路边的建筑,一会儿闯红灯,不时招来同伴的不满,导致现场一片混乱,游戏无法进行。教师通过观察发现这一问题后,首先要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然后考虑如何不留痕迹地介入和引导幼儿游戏过程。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与方法分析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切入和方法选择很重要。适时合理介入游戏会促使游戏高质量的进行,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角色介入法。针对“十字路口”游戏中儿童出现的问题,教师通过分析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幼儿喜欢车辆,而规则意识又比较弱。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可能带给别人的影响。在这里教师可以以幼儿喜欢且比较权威的“交警”角色介入游戏,问一问孩子们游戏中发生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鼓励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这时有些孩子可能会分析,“都是王某和李某不遵守交通规则”“车太多了,要是有立交桥就好了”“指示灯和站牌不醒目,看不清楚”等等,孩子们可能会提出许多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引导,那让我们帮他们改建吧。游戏很可能因为教师的介入和引导而向纵深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学会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能力。
  平行介入法。针对“十字路口”游戏中儿童出现的问题,除了角色介入法外,教师也可以考虑平行介入法。平行介入法指教师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吸引幼儿模仿教师将没注意到或者不会玩的材料应用到游戏中去,使游戏得以进行下去。“十字路口”游戏中儿童发生了争执,教师也可以拿着积木分析,“这里要是有个立交桥就好了”“这个纸板可以做站牌呢”“我们要是做出醒目的红灯就可以指导车辆顺利通过十字路口了”。通过教师动手制作、实际引导,吸引小朋友和教师一起把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
  交叉介入法。针对“十字路口”游戏中儿童出现的问题,除了前两种方法之外,教师也可以考虑交叉介入法。交叉介入法指幼儿需要或幼儿教师认为有指导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某一角色进入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十字路口”游戏中儿童发生了争执,教师可以适时介入,问幼儿:“这里交通这么乱,怎么才能调控好啊?”幼儿可能会说:“都是王某和李某不遵守交通规则才会这样。”教师可以继续发问:“谁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呢”,有小朋友可能会邀请教师来当交警维持秩序。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交警角色融入幼儿游戏中,指导幼儿将游戏顺利进展下去。
  综上,观察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前提,思考遇到问题的原因是基础,而适时以合理的方式介入幼儿游戏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幼儿教师只有做好以上几个方面,才能真正引导幼儿进行高质量游戏,进一步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积极发展。
  (本文是陕西省学前教育专项ZDKT171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