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学校美育实施中的不良倾向及应然路径
□孔令玉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具有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温润心灵的作用。2018年8月和9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就做好学校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要求和期望。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应着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旨在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学校美育工作成绩显著,但我们亦应看到在学校美育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
  美育中的形式化倾向。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虽然离不开一定的形式,但如果片面地追求形式,就会陷入形式化的枷锁。学校美育的形式化倾向首先是过度追求宏大的场面,利用宏大的场面寻求震撼的效果,以显示学校的“富丽堂皇”,“美”压他校,其实早已远离美育的宗旨,使师生疲惫不堪,也浪费了不必要的钱财。其次是过度追求酷炫的效果,美的形态是多样的,过度追求酷炫会让人眼花缭乱,忽视了美的秀丽与庄重,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再次是到处“晒”美育“成果”,利用QQ群、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等各种互联网手段,频繁炫耀学校取得的美育成果,让师生苦不堪言。
  美育的技能化倾向。艺术教育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但其终极目标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品格和人文素养。但现阶段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审美品格和人文素养被抛在脑后,艺术考级、考证冲向了“前沿阵地”。学生对艺术萌发的本能热爱,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逐渐幻灭。过分追求技能化的倾向严重背离了美育的本原,脱离了国家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教育宗旨。
  美育的功利化倾向。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们对功利的超越,获得心灵的自由。但现实情况却是有些美育教师的课堂不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品格、审美素养,而是追求有利于考试形式的训练,如何加强技能获得高分。美育活动俨然变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忽视了对整体学生美的培养和熏陶。
  以上功利化倾向的行为,歪曲了美育的本质,与美育的性质和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上述三种不良化倾向严重阻碍了学校美育的正常发展,必须予以纠正,使其回归美育的应然路径中来。
  回归美育的本原。首先美育教师应当具备完备的美学和美育知识,教师是学校美育的主要传授者,美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对于“什么是美,美的本质,美的根源,美的产生,美的多样形态,美感的共性和个性等”要系统把握,才能结合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其次学生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品味美的多样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兴趣特长,没必要扎堆唱歌、跳舞、画画、弹钢琴。美是多样的,除了艺术美,还有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因此学生的审美趣味也应该是不同的、多样的、适合自己的。再次是加强学生的美育实践活动。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升不能只靠课堂,空讲理论,还要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品味自然美、社会美,通过美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浸润美,提升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从而克服学校美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倾向。
  将学校美育渗透于多学科教学之中。学校美育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课程,它与课程思政一样,渗透于各学科之中,不但要在艺术教学中渗透美育,还可以在语文教学中“以文学育美”,在历史教学中“以史学发现美”,在体育教学中“以形体和力量育美”,数理化教学中也同样可以寻找科学之美,德国化学家恩斯特·奥托·菲舍尔说:“所有伟大的科学家都追求美的感受,他们懂得从美学中获得科学灵感。”我国未来想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在科学领域的渗透尤为重要。另外,美育与各学科教学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创设美的课堂氛围,会提升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美中学、乐中学、趣中学。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审美想象力,培育了审美情感力,加深了审美体验力,从而远离不良化倾向。
  建立完善的美育评价体系。美育的不良化倾向与评价机制的不完善有密切关系,良好的评价体系可以起到正向引导、调控和激励作用,从而避免唯场面、唯证书、唯考试、唯技能的局面。因此,应结合学校美育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例如,把情境评价、考试评价、过程评价、师生匿名评价相结合。情境评价即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审美场所中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审美表现力、感受力、创造力,做出客观、公正的考量进行分级评价,并依据评价等级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考试评价是一种最传统和直接的评价方式,有长处有缺陷,应降低其在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比例。过程评价可避免美育课程走过场,避免只重成绩和结果的不良倾向。师生匿名评价可制衡个别领导对美育活动的干预,避免“面子”倾向,避免“凡事留痕”倾向,避免一切活动“发圈”“发群”“求点赞”倾向。当前,我国学校美育评价体系还处于探索和逐步完善阶段,但随着国家对学校美育的重视和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美育的综合评价体系将会走向成熟,从而达到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引善的育人目标。
  总之,美育是学生素质教育大厦不可或缺的支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应当力求避免不良化倾向,回归应然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期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