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用师者光辉,照亮乡村教师前行之路
□安 瑛

  2021年8月,我受陕西省教育厅选派赴子洲县第一小学承担支教帮扶任务。一年来,我按照“组建团队、搭建平台、精准帮扶、校本研修”的思路,依托陕西省城乡教师共同体、西安校长团队等资源优势,为子洲县基础教育高质量提升奉献了绵薄之力。
  开学初,我克服了水土不服、生活不便、远离亲人、工作繁杂无头绪等困难。采取“问诊课堂、把脉教研、发现问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有效帮扶、形成品牌”的流程,制订出了行之有效的帮扶策略。一年来,我共听评课300多节次,组织、参与教研活动30余次,完成各类讲座、示范课36节次,参与学习教师达1000多人次。
  为彻底改变“习作基本靠背”的落后现象,落实“我手写我心”的课程标准保底要求,我依托本地资源,以研学旅行为主要形式,研发校本课程。我们利用周末,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指导学生“对着风景写作文”。当平时每篇作文只能写二三十字的学生,一气呵成,完成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时,我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连学生自己都觉得诧异:“这是我写的作文吗?”一年下来,课堂上的读写结合点位更清晰了,随堂练笔更轻松自如了,甚至很多青年教师也敢尝试着上习作公开课了。
  当我发现校园中几乎没人讲普通话时,焦急万分。为了尽快给师生营造一个普通话表达的语言环境,我以《福娃讲故事》为蓝本,研发了《芪宝福娃亮嗓啦!》有声朗读系列课程。除了自己朗读示范外,我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专题培训,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师生优秀的朗读作品,形成了家长、学生、老师大家都学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我认为一个良性运转的教研组对于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学校良性生态文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我指导教研组通过集体教研活动绘制各学科学习地图,落实从国家课程到课堂教学实施的技术路线,发展基于“五维度”评价的课堂文化,培育基于全员、全程参与的教师发展文化,探索“五步三研两提升”备课模式,建立备课教研组学习共同体。倡导教案撰写简洁化,让教师在“减负提质”中优化课堂教学。
  由于一小是新建学校,教师综合素养参差不齐,只有1.6%的教师参加过职前培训。为了补齐短板,发挥特长,我采用骨干梯队创建、面授培训、示范引领、夜校培训等方式,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为一小教师开设了私人订制款培训:课堂常规、教材解读、班级管理、教师礼仪、朗读教学等微讲座课程,本着讲了、听了、会用了的实用主义宗旨,鼓励教师在做中学、在学中悟。
  引导青年教师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师。我依据本校师资结构,因师制宜,分别为中青年教师量身打造适合自身特点的专业成长计划。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赛教,以竞赛促成长,截至今年7月,全校有15位教师脱颖而出,已经快速成长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成为引领区域教育的先行者。
  经过一年的精心打磨,一支懂生活、爱阅读、会朗读、能上课、善教研、敢创新的高质量“青椒”团队已初具规模。更重要的是渴望成长、主动向上的种子已植入“青椒”们的心田并开始萌发生长。我深知,优秀教师应该是师德的典范,区域教育发展的引领者,应将激情的持续度、积累的厚度、思维的高度、胸怀的宽度相互融合,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是我带领团队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努力的动力。我要活成一束光,照亮青年教师前行的道路,这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