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西北大学考古学教师团队


  西北大学考古学教师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志存高远,敢为人先,自强不息,执着奉献”的西北大学考古精神,努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志存高远的高素质教师团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西北大学考古人的努力。
  坚持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成果卓越。团队成员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好青年”等荣誉称号,也作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骨干教师队伍,为学院赢得陕西省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示范团队、陕西省高校党建“双创”标杆院系、“双创”样板党支部等荣誉。秉承科学报国信念,将考古工作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该团队成员为骨干的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20余年持之以恒将丝路考古从东天山拓展到西天山,率先走出国门开展中亚考古研究,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三秦楷模”称号。
  遵循思政育人规律,助力一流人才培养。团队将“中国故事”“考古故事”“西大故事”作为课程思政主线。成员先后主持教育部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程《科技考古专题》、陕西省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程、西北大学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程等5项。团队成员获批国家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在“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开设慕课6门,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马工程教材4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并获得陕西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的一等奖、二等奖。
  立足长安,积极开展早期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团队对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晋陕高原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核心区域,该成果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列入国家文物局首个“考古中国”重大研究工程。放眼西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天山廊道等区域持续开展考古工作,为再现阐释古代康居、月氏部族的历史风貌作出了重要贡献。成果曾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12项。扎根西北,编制了国际唯一的《干燥环境土遗址保护加固工程设计规范》,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土遗址保护的成熟技术体系。成果应用于甘肃、新疆等10省(区)113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承担智库建设,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言献策。以团队成员为骨干,积极建设“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智库”,先后提交“汉唐长安城”“黄河文化保护管理”等咨政报告10份,多份得到省级领导批示采纳。编制《延安革命旧址保护利用五年行动计划》《梁家河知青旧址保护利用提升总体规划》,为革命文物保护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多年来,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全国文博干部及骨干人员专业培训工作,长期坚持在教学实习基地组织开展面向社区的公共考古活动,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系列讲座和专题纪录片拍摄,发挥考古学科传承文明的社会职能。
  近年来,该团队加快中青年骨干教师育引,完善人才梯队建设,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7人,50岁以上成员4人、40至49岁6人、40岁以下5人,年龄结构合理。团队负责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陈洪海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连任两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成员中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陕西省教学名师、国家文物局“金爵奖”获奖者等多人,高水平人才的高端引领和集聚效应充分彰显。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