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厚积薄发,绽放风采
— —2022年省教学能手大赛评审感思
  □唐亚丽
  7月2日至3日,陕西省2022年小学教学能手大赛在西安举行。笔者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本次大赛的评审工作,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多数教师能够运用新课标理念,遵循教材特点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及探究性学习,课堂生成精彩,张弛有度,展现了省级参赛选手的实力和水平。回顾选手表现,大致呈现如下特点。
  精心准备做到成竹在胸。本次大赛采用限时抽课、备课和上课的形式,从上课、反思答辩和教学设计三方面考核参赛选手的教学能力。课题签内容涉及四、五两个年级的四册书。表面看似考查选手对某一节课的解读和教学,实际考查的是选手对二三学段教材的解读和运用能力。从整个赛程看,大部分选手都是有备而来,能够运用新理念设计教学,课堂上激情饱满,引导得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后反思真实客观,能快速提出重构教学的优化方案,表现出较高的教学水准。
  准确定位让课堂高效。综观本次参赛选手的课堂表现,大部分教师能够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及课题签上的特定要求,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教学重难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着力优化教学方式,实现提质增效。
  注重引导让课堂精彩生成。微型课赛教,鲜有教师会在教学细节上“精雕细刻”,大都“行色匆匆”,直奔教学目标的达成,拓展和延伸极为有限。在本次大赛的课堂上,有几节课却能于静中生慧,不得不叹服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合理巧妙的引导。
  多媒体使用为课堂增色不少。参赛教师都能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并使用课件,体现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有个别教师还能全程用电脑备课,体现了良好的信息化素养。多媒体操作娴熟,切入及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课堂增色不少。
  课堂失误简析
  综观今年的选手表现,可谓各具特色,亮点纷呈。但还有些选手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由于理解偏差和观念陈旧等原因,折翼赛场。研究这些有缺憾的课,分析成败得失,探讨重构思路,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意义重大。
  文不对题南辕北辙。由于是二十分钟的微型课,课题签上对有些长课文的教学做了界定,仅要求教者教学规定内容。有些选手不细看课题签要求,不管不顾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一路走下去,费时费力,劳而无功。
  浅尝辄止浮于表面。有些选手对教材研究不够,设计教学流于肤浅。如《少年中国说》课文第二段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描绘少年中国的美好前景。修辞多变,文白夹杂,讲述少年中国的美好前景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但教师仅以有感情的朗读简单带过,其间也未见有朗读方法技巧的指导,教学重难点始终未得以突破。加之对文章关键语句的把握不准确,对少年中国、中国少年间的逻辑关系关注不够。整节课教师引导缺位,学生的语言建构、思维发展方面没有丝毫长进,导致课堂教学低效。
  一味讲解琐碎繁杂。有些选手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不能以生为本设计教学,课堂舍不得放手,一味牵着学生走。一节课的时间是常数,教师的“霸屏”势必削弱学生表现的空间。教学过程也显得琐碎,方法单一,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忽视学情变通不够。本次赛教时间安排在期末,所有的教材内容学生均已学过,加之学生的整体水平较高。但有部分教师对学情把握不够,仍然按照预设的新课教学要求教学,常常会出现一问即答和回答超出教者预设的情况,有些教师课堂调适和变通的节奏较慢,教师课堂上常有被学生牵着走的尴尬现象。
   后续思考建议
  综观本次大赛,选手的课堂表现有喜有忧,对有志于教学研究,依托课堂实现专业成长的教师以及来年打算参赛的教师建议如下。
  基本功训练久久为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必须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做起,做到敬畏课堂,研究教材、研究学情,要做到对每一课都信手拈来,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自己擅长的几节课去碰运气。平时有意识从教材的处理、多媒体的使用、理论的研修等方面刻苦训练,才会在赛场上绽放精彩。
  活用新理念构建新课堂。前段时间国家义务段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教学要进入一个新时代。如何运用新课标理念重构课堂教学生态,是当下最值得思考的命题。每位教师应该在学习新课标、领会新精神、践行新课堂方面积极作为,以育人为导向,以素养培育为目标,力争实现教学创新。
  匠心独运体现教学个性。大赛中,让人叹为观止的好课,往往体现了教者的教育智慧。一般表现为教学目标明晰、教学设计巧妙、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生成精彩、教学特色鲜明、风格凸显。教师要在遵循教学规律,体现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善于突破创新,历练自己的教学特色,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不要提起教学重构依然老生常谈,开展教学反思满口无关痛痒的套话,听之味同嚼蜡。教师只有沉潜课堂、反复研磨,方能彰显个性,行稳致远。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