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乡村教育振兴应立足乡村实情
□周芳元
  近日,在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杨东平认为,乡村教育的目标不应是培养“小镇做题家”和“二流机器人”,也绝不是仅为城市输血或者为大学提供学生,乡村教育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比于快节奏、高消费的城市而言,乡村的发展一直尾随城市发展的道路,乡村振兴极为有限,立足乡村实情,带来的不仅仅是乡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是乡村振兴的繁荣。把眼光瞄准于广阔的乡村,立足乡村培养服务乡村的人才,无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内卷,也能够促推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里内驱发展,享受以己所长为乡村振兴作贡献,与其舍近求远去抢占资源,不如就地取材成才,利用资源,生成资源,乡村振兴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乡村实践成考题。目前的“双减”已经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有所富余,适应孩子知行合一成长规律的需要,可以引导孩子在乡村的大地上撰写实践文章,在各级各类考试中适度呈现乡村实践的考题,可以有效推动孩子们深入乡村,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可以组织乡村研学旅行活动,模仿“缙云探索”经验,也可以实施乡村户外探险活动,
  实施“阅读乡村计划”等。当这些乡村生活化实践活动成为考题,乡村振兴为时不远。
  乡土课程落实处。为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各地各学校都开设了乡土课程,对于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怀,激励孩子们为乡村振兴作贡献,起到了一定作用。乡土文化是孩子们成长最原始的基因,新时代下乡土文化蕴含着勃勃生机,充分利用能够有效点燃、激发、照亮每一个学生,这门课程不该只是教给孩子们知识,而是要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探索乡村发展的热情,引领孩子们秉承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在融合创新中寻求突破,为孩子们的成长赋能。走进乡村文化纪念馆,引领孩子们阅读乡土人物先进事迹,让孩子们熟悉乡土特色工艺制作流程,积极参加乡村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宣传乡村乡土特色,探索文旅结合实践活动等,这些都是落实乡土课程的有效形式。
  乡村建设献计策。乡村振兴需要孩子们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去,仅仅有乡村关注、乡村理论、乡村实践,这些还不够,孩子们还需要有乡村思考、乡村创造、乡村突破等,引领孩子们为乡村建设献计献策。置身于乡土情境之中,不做旁观者,要做主人翁,这是促使孩子主动发展的重要视角。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积极为自身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孩子们的建言献策很有分量。他们有足够的时空去思考未来想要的生活,通过对身边条件的改善完善,从小树立乡村主人翁的态度,能有效坚定孩子的信念,凝聚乡村振兴的力量。
  乡村实验谱新篇。在广阔的乡村大地上建设好各式各样的试验田,这是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之路。这种试验,完全可以避免城市建设弊端,可以利用各高校先进的科研成果,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创业的形式开展,加上地方政策的扶持,很容易形成规模效应,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农业生产基地、养殖生产基地、教育改革基地、手工制作基地等,一旦地方先进文化与高科技相碰撞,乡村处处都可以有创造创新,你我都是改变乡村的力量。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