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人类未来究竟听谁的
□严华银

  在咱们中国,我们平时听谁的?这不是问题。小时候,在家里,听父母的、长者的;在学校,听老师的;逐渐长大,有了单位和组织,听领导的,听有经验的老师傅的。稍稍有些个性、主见和理性思维的,常常会有些“怪想”和“怪论”:为什么总是听信他人?我为什么就不能听我自己的,我的事情我做主?于是就有一句话,叫作“遵从自己的内心”。遵从内心是人类的理想,但在当下的中国,真正做到有个性、能独立、有主见的实在少之又少。你从这许多年来,大地上“粉丝”的“疯行”就可窥见其详了。
  这说的是现实。但未来呢,在“已来”的未来,我们会听谁的呢?
  很多人畏惧开车,主要是因为找路困难。晕头转向,找不着北,是许多初学开车的人都经历过的“痛”。导航仪的普及,使得开车变得越来越简单、放松、爽快、大胆。坐上车,还未发动车,先打开导航仪,几乎是每一个开车人的标准仪式。不熟悉、未去过的地方也就罢了,即便是不知去过多少遍的地方,似乎是下意识的,也得开着导航仪,否则似乎就不踏实,若有所失。到国外,坐着留学生的车外出,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和思维,总会情不自禁地问:朝哪个方向开?而听到的常常是莫名的惊诧:方向?我也不知是哪个方向?似乎人家就没有东南西北的概念。跟着导航仪走,好像当年我们高唱“跟着感觉走”,现下的感觉就是“导航仪”。
  说白了,在开车这件事情上,人类现在听谁的?不听他人的,不听自己的,也不听地图的,就听“导航仪”的。导航仪实际是借助了人工智能的原理,是一种地理和方向的“定位”系统。
  何止是开车,生活中的“粉丝”们,其习惯、行为和思维方式不也是听命于他人,唯“粉主”是瞻吗?
  有科学家对于未来,特别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技术不断升级并且联姻“整合”的未来,又有了崭新的想象、描述和预测。
  不久的将来,人类身上极有可能都将随身“附带”一个叫“生物传感器+量子计算”的装置,说白了,也就是层次极高的“人工智能”。一个人平时的生活,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思想行为、喜怒哀乐都会被“传感器”滴水不漏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海量数据”了;“她”会毫不犹豫地实时地传送给“计算机”,计算机则会用极快的速度——远远超过人脑反应“运算”的速度——加以综合“运算”处理。于是,一个改变人类的奇迹和故事产生了,那就是,“外挂”的附着于人体的“她”,综合处理你的“海量数据”的速度是人脑的数十倍甚或千百倍,其获得的结果、结论也比人脑精准得多。于是,依据“优胜劣汰”原则,人类未来将会毫不犹豫地“抛弃”自己的大脑,一意孤行地听从、遵从、顺从一个叫“算法”的怪物!
  尽管大脑依旧,但它不如计算机好使;尽管思维仍在,但它比不上“算法”精准;尽管还有“反应”,但它赶不及人家“迅捷”。这时候,我们就很好理解“粉丝”了:无自我,不独立,少思想,总是遵从、依附,向来跟风、赶潮,人云亦云,一辈子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属于谁。这也好啊,无抉择之烦苦,有麻木之“轻松”;说白了,所谓“粉丝”,就如顺风翻飞的蓬间雀,就是行尸走肉的代名词。
  当“算法”主宰人类,当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全都听从“算法”,人类还是人吗?还是具备人类基本特征——能思维有思想的灵性生命吗?答案是显然的。
  尽管如此,我仍坚信总有那么一天,随着“人类”观察、学习、经历、体验,或者某一场景的重现,或者某一故事的上演,又或者某一人事的遭际,强烈的刺激,慢慢地唤醒,先知先觉者会如同古希腊的先哲一般怀疑、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家园在哪里?我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于是,人类开始逐渐觉醒,开始苦苦探寻。向人工智能学习,学习其深度学习;向量子计算学习,学习其快捷、精准。尤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逐渐修复我们丧失已久的“理性”。
  最终还是得依靠思维“理性”,我们可以精准地走上回家的路,并最终回家,直至回到“人”本身。
  (摘自《教育原乡:寻根与展望》;严华银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