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天府之源说岷江
□何 民
  我家岷山更西住,正见岷江发源处。
  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
  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猿声欲断肠。
  ——(明)杨基《长江万里图》

  杨基(1326~1378),明代著名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于吴县(今江苏)。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与高启、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
  南宋画家夏圭曾画过一幅《长江万里图》,是以岷江为源头,杨基看了这幅画,想起发源于家乡岷山的岷江,想起那一泻千里的滔滔江水,不禁乡愁涌上心头,于是写下这首诗。诗中的岷江,正是流经都江堰的岷江。杨基的诗名《长江万里图》,写的却是岷江,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现在知道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但在历史上岷江一直被认为是长江的正源,是长江的上游和源头。一直到民国时期,岷江还被世人认为是长江的正源。黄河和长江,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那种融进血脉的情感,无论你走得多远,它都会时时萦绕在你的梦中。所以几千年来,当人们书写长江,寄托乡愁时,诗词书画中都会看见岷江的影子和由它带给游子绵绵不尽的思念。
  无独有偶,曾经在抗战时期寓居灌县(今都江堰市)青城山上清宫三年之久的国画大师张大千,1968年70岁高龄时创作了一幅也叫《长江万里图》的国画长卷,卷首也是岷江和岷江上的都江堰。其时先生正寓居巴西,多年的海外生活让晚年的张大千愈发地怀念家乡的山山水水,画中的都江堰和横卧岷江之上的索桥,在先生的笔下是那么的美丽壮观又充满乡愁。大千先生在这幅《长江万里图》的长卷之中,以岷江上的都江堰起笔,开卷是都江堰雄峻的大山、奔腾的江水、荡悠悠的索桥,接着,画卷上的江水奔流而下,穿三峡、越夔门、过江陵,山势与河流蜿蜒交错,高山与平陆前后交替,山城水廓次第衔接,云雾和风帆交相辉映,辽阔江天,一泻千里,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此国画长卷约二十米,画面布局宏大,景象万千而又浑然天成,显示了画家深厚的功力,也表现了画家气吞山河的胸怀与气度,是大千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科技的进步和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知道了长江的源头在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峰下的沱沱河,而岷江则是长江上游一条重要的支流。虽然清楚了岷江不是长江的正源,但作为长江重要的一条支流,岷江仍然是长江血脉相连的一部分。而岷江上因为有都江堰,使得它在长江水系中依然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可以这么说,没有都江堰就没有四川的“天府之国”,而没有岷江,就没有都江堰,因此我们说岷江是天府之源。
  岷江是四川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因建有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名闻遐迩。岷江一般以都江堰市以上为上游,都江堰市至乐山为中游,乐山至宜宾为下游,全长711公里。岷江上游有东西两条支流为发源地,一条以源自弓杠岭支流为岷江源头,一条以源自朗架岭支流为源头,一般以源自弓杠岭支流为正源,两源汇合于虹桥关川主寺后,自北向南流经茂汶、汶川、都江堰市,穿过成都平原的新津、彭山、眉山,再经青神、乐山、犍为,于宜宾市注入长江。
  都江堰能灌溉滋润川西平原,主要得益于岷江上游丰富的水源。岷江上游主要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里有雪山草地、高山峡谷和茂盛的森林,雪山为岷江水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森林和草地为岷江涵养水分,因此阿坝草地有天府之肾的说法。上世纪80年代以前,因经济建设的需要,岷江两岸的森林被大量砍伐,一到夏季,岷江河道上便漂流大量木材。这些被砍伐的森林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岷江上游流域生态被破坏,夏季洪水和自然灾害频发,而冬春季则水流量明显不足。上世纪90年代开始,岷江上游流域开始禁止砍伐自然林,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岷江上游又恢复了生机。
  历史上,岷江以都江堰为代表的灌溉工程系统造就了四川天府之国,成为比肩苏杭的富庶之地。同时岷江又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工农业和城市用水资源,成都能够晋升为中国新一线城市,与岷江能够提供充足的水资源是分不开的。岷江上游落差高达两千多米,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岷江上游建设了许多水利水电工程,给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