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亲历性·科学性·通俗性
——读白忠德《生态秦岭动物趣》
  □李宗保
  《生态秦岭动物趣》是陕西作家白忠德为秦岭所著的又一部散文集,以文学化手法,抒写“秦岭四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多种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智慧、性格命运。与他前几部作品一样,还是生态话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人类对动物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与自然的和解,倡导人的责任与担当,呼吁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共生。
  阅读这本书,我们会有一种被带入的感觉,觉得作者的作品与别人的不一样,既轻松亲切、通俗易懂,又获得很多动物知识和趣闻智慧。我以为,亲历性、科学性、通俗性,是本书的三大特点。
  书中所有文字,包括动物的性格、食性、趣闻,都是忠德亲眼所见,或是从巡护员、当地村民那里采访到的。这在我终审稿子的时候,感受特别深,像书中描写大熊猫的文字,风趣而真实。一个雄性熊猫为了自己的爱情,不再像以往那样等在树下,而是直接爬到树上,那爬的动作,那抱的动作,如果没有仔细观察,你是根本想象不出来的。再有那两只一雄一雌的熊猫为了爱,从它们相遇经过66秒后的拥抱,到105秒后雌性熊猫的离开,要是没有认真观察,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
  他笔下的朱鹮,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前两天后晌,正在院坝晒暖暖,突然听得朱鹮的叫声不对,抬头一望,妈呀,空中一只鹞子在欺负鹮鹮呢,眼看撵上了,我和老伴紧打紧吆喝,才把那死鬼吓跑了。稀乎儿把鹮鹮累日踏咧,扑棱棱到对过那棵树上,半天没动弹……”那浓郁的方言,把村民保护朱鹮的情景活灵活现地描述出来,忍不住让人多看几遍。还有写羚牛的各种吃法,也极为生动:“嘴巴是为了吃喝,以及发出各种信息,它们常在上午和傍晚采食,行走着吃,后肢站立吃,骑着树吃,压下枝条吃,撞击树干吃,前蹄跪地吃。”
  这样的亲历或采访给了白忠德不同于以往、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生命体验和独特书写。他的书不再主打传统的“知识科普”,而是展示秦岭动物的原生态,凸显创作者的“亲历性”“现场感”。
  因为是亲自看到的,所以书的科学性就特别强。他写羚牛喜欢吃含盐的土、喝含盐分的水:“它们还嗜好舔食天然硝土,饮用含盐分的水。”刚开始读到这里时,我还感到可笑,难道羚牛成精了呢,像人一样离不开盐,仔细查阅资料后,才知道这是羚牛的一种特性,是为了补充钠元素,减缓牛瘤胃膨胀病的发生。而那金丝猴的灵巧更让我叹服,书中写道:“我是仔细观察过一只成年猴攀缘跳跃全过程的:它用前肢将握住的枝头用力往后拉,又用后肢往下压,借助树枝的弹力猛然腾空一跃,飞向另一个枝头,非常灵巧地抓住那个树枝……”可以说,忠德的每一个文字都来自其细致观察和了解,内容是科学的、可信的。文学与科普联姻,生动呈现秦岭动物的习性命运,如一帧帧流转的画面,再现不同生命的心灵镜像。这是忠德科普散文创作的发力点,也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
  科普文章除了准确和科学之外,还要能走近读者,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要变枯涩为简单,变专业为通俗,这常常是很困难的事。由此,忠德进行了许多尝试,努力实现文学与科普贯通,语言干净细腻、简洁明了。他把每一个科学的细节,用最通俗的文字,或简单的例子讲出来,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专业的东西通俗化,让读者一看就懂,一看就明白。“秦岭山水好,养得秦人统一中国,养得熊猫娇憨富态。受到嘉陵江的阻隔,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弟兄5万年前就断了往来,无法‘串门’联姻,各过各的日子。大熊猫祖祖辈辈穿着黑白服,秦岭大熊猫却是黑非纯黑,白非纯白,黑中透褐,白中带黄,更有爱美的,化了彩色妆。”忠德不愧是写作高手,他做到了。
  秦岭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更是写不完的。秦岭生态文学的大道非常展阔,希望忠德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